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北京“瘦身”的逻辑
2016-01-21 07:30:00
 

  昨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正式拉开了今年北京“两会”的序幕。毋庸置疑,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仍然会是本届“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就在政协开幕的前一天,北京还召开了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座谈会。会上,丰台区、西城区、朝阳区、东城区和海淀区的区长分别介绍了各个区今年的疏解任务。2014年,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过去两年,在疏解和调整非首都核心功能上,北京下了大功夫。所谓爬坡过坎、提质增效,今年北京的“瘦身”计划自然也牵动着社会的脉搏。

  近几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加剧、城市交通拥堵、落户困难等种种原因,北京作为国内一线大都市饱受诟病。建筑大师贝聿铭有句名言,“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这句话对于北京来说,可能更是感同身受。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月19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9%。

  城市拥挤、资源紧缺,环境容量顶到了“天花板”……这些大城市病痼疾表面上看是人口规模带来的,但深层症结还在于城市功能扎堆,承载空间不足。功能过多,势必会不堪重负。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经明确表态,落实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必须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

  需要明确的是,北京要进行瘦身,但是并不是为了减肥而疏解,而是为了北京的强身健体而疏解。北京要追求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就一定得主动做一些“外科手术”,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腾出宝贵的资源和空间。

  实际上,从2013年底北京就已经开始疏解工作,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都被动员搬迁。去年7月11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审议通过,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尽管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已成为各方共识,但现实的推进仍面临不少困难。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疏解不是简单把人推出去,而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今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一大特点是主攻区域联动,协同发展,从体制、机制上谋求破题。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根本之计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北京只有认准新定位,以改革为先导,尽快构建有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机制、体制环境,只有恪守“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才能够轻装上阵。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