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我国温度预报准确率较十二五提升13%
2016-01-20 16:52: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杜芳、郭静原)从2016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24小时晴雨、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1.8%和13%,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减少26%,达国际先进水平;气象卫星实现了多星在轨和组网观测,18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运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已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从85%提高到96%。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五年来,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稳步提高。气象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从“十一五”的年均2956人下降到“十二五”的1293人,灾害损失占GDP比重从1.02%下降到0.59%,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接近80%,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分以上。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去年,气象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创建了31个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达84.2万,全年国内粮食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6%;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国气象频道在31个省(区、市)31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覆盖4.3亿人口,较去年增长1.0亿人口,气象部门官方微博也进入全国政务微博百强,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到街区、村屯,初步实现了基于用户位置的个性定制服务。

  郑国光表示,“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实施气象预报预警工程、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海洋气象能力建设工程、卫星雷达等气象探测基础工程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的“六大气象工程”建设,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

  2016年,中国气象局将突出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继续开展省会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发展;加强高分辨率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研发应用,发展以雾、霾精准预警和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评价为重点的环境气象服务技术和内河航运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打造公众气象服务品牌,以众包模式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