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普益财富:2015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或突破20万亿
2016-01-12 14:22: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2日讯 普益财富与日前发布《2015年银行理财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统计截止日为2015年12月25日),352家银行累计发行的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人民币封闭式理财产品共82275款。根据已有数据推测,2015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保守估计将突破20万亿。银行理财业务仍然处于高速发展中。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人民币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每月平均发行6856款,全年平均收益率为4.96%。每款产品的平均在售天数为8天,实际平均运作期限为133天。虽然全年4.96%的平均收益率较高,但受上半年较高收益率拉升的情况较为明显,从整体走势来看,持续下滑的收益率使得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吸引力有所下滑。同时,4.96%的全年收益率受结构性产品最高收益影响,不计算结构性产品全年平均收益为4.91%。

  就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收益率情况而言,从年初的5.26%降至年末的4.39%,降幅达0.87个百分点。宏观经济表现的疲软、全年多达5次的双降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没有反弹表现,仅4月,受股市“疯牛”行情带动,收益率有所回升。

82275款人民币封闭式个人理财产品中,不同发行主体的产品占比各有不同。

  国有控股银行发行了14413款理财产品,占比为18%。虽然其全年平均收益率为4.68%,相对较低,但国有银行产品平均存续规模却是最大的。这与国有银行的特点有关,物理网点众多,客户粘性极强。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了19294款理财产品,占比为23%,全年平均收益为4.95%。股份制银行在2015年理财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从产品数量、产品收益率、平均存续规模、产品创新等多方面角度来看,股份制银行都表现上佳。同时,从相关信息了解,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业务倾斜的资源也较多,对于推动银行理财整体发展其起到了正面作用。

  城市商业银行本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达31627款,占比38%,全年平均收益高达5.07%。今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在传统银行业务上受网点、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与全国性银行比较存在明显劣势。但在理财业务上,地域性的差异化特征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及政策支持,使其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另外高达5.07%的收益率也城商行在这块市场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农村金融机构一共发行了15517款产品,收益率为4.92%。从发行产品占比及收益率表现来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较好,但农村金融机构相比于其他发行主体起步较晚,发展程度稍低,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产品创新略有不足,部分银行甚至无法独立展开银行理财业务。不过根据普益标准的行业调查,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开始增强对理财业务重视程度,增大相关业务的投入,明年可能迎来高速发展。

  外资银行整体发行的产品较少,收益也较低,不过外资银行的结构性产品较多,且种类丰富,这类最高预期收益较高的产品对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

  82275款封闭式个人理财产品中,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490款,平均收益率为3.66%;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发行1492款,平均收益率为5.44%。其中外资银行发行的长期限结构性产品多集中于这个期限分类中。

  1-2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3211款,平均收益率为4.83%;2-3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为21453款,平均收益率为4.95%;3-4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为9588款,平均收益率为4.94%;4-6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4916款,平均收益率为5.03%;6-12个月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0125款,平均收益率为5.12%。1年以上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492款,平均收益率为1231款。从产品发行数量分布来看,短期限的理财产品仍然更受欢迎,“1-2个月”以及“2-3个月”产品数量依然最多,占了所有期限类型产品的54.29%。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偏好并非仅因其较高的流动性。由图表7可以清晰看到拥有最高流动性的1个月以下产品发行量并不高,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与1-2个月产品的收益率差距极大,但“1-3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与长期产品收益率差距则较小,因此从流动性及收益率两方面考虑,“1-3个月”理财产品的“性价比”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长期限,尤其是4-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整体经济不景气,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有关,投资者的悲观预期使其更希望购买期限稍长的理财产品锁定较高的收益率。

  82275款封闭式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中,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的产品数量有46232款,平均收益率4.79%。组合投资类产品数量为32450款,平均收益率为5.13%。融资类理财产品数量为104款,收益率为5.51%。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仍然是银行理财的主要投向,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在今年上半年有明显冲高,发行量占比在4、5月大于债券与货币市场类,这与上半年的A股的牛市行情密不可分。在股灾过后,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下滑,银行大幅度降低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结构性产品发行量一直较为稳定,外资银行比较偏爱此类产品。融资类产品上半年相对多一点,因此计算平均收益率时偏高。

  2015年一共发行了1467款外币理财产品,其中美元理财产品903款;澳元理财产品236款;港币理财产品175款;欧元理财产品115款;英镑理财产品38款。美元理财产品依然是外币理财投资的首选,在整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中占比超过50%。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仍然是外币理财产品发行的主要机构,其中股份制银行发行了628款,国有银行发行了553款。外币发行量最大的银行为中国银行共发行了269款外币产品。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的外币理财业务也有长足进步,共5家银行发行了外币产品,分别是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盛京银行。其中上海银行发行数量最大,共发行了202款外币理财产品。北京银行发行了一款澳币理财产品使其成为唯一一家发行了非美元外币的城市商业银行。

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5年对于银行理财行业来说是布满荆棘的一年。全年多达五次的双降迫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几乎呈现出没有反弹的单边下滑态势,从年初的稳居5%以上一路下跌至年末连4%都岌岌可危的水平,跌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料。上半年,A股牛气冲天,气势如虹,吸引大多数投资者转投股市,银行理财的市场竞争力受到拷问。之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额存单的发行、存贷比限制的取消等监管政策的出台,“银行理财将被取代”或“银行理财存在的意义已经消失”的言论尘嚣日上,一时不绝于耳。六月中旬,A股爆发罕见的股灾,大量资金外逃使银行理财又不得不面对“资产荒”这一资本市场新常态。加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强势来袭,投资者教育的缺乏,高端人才的缺乏与流失等问题,银行理财2015年的道路可谓颇为坎坷。

  然而,2015年对于银行理财来说也是转型腾飞的一年。虽然收益率持续下降,但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却依然保持节节攀升之势。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5年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将突破20万亿,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速。同时,大额存单的推出、存贷比限制的取消也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形成实质性影响,反而随着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的收窄,理财业务极有可能将成为未来银行的利润支柱,因而得到了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视。另外,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产品端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展示了行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收益率持续走低成为2015年的标签,“刚性兑付”仍较难打破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年初产品平均收益率稳稳的站在5%以上,到年末已经接近4%,几乎呈现单边下滑态势。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通缩的风险迟迟不能消散,迫使央行采用了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走低。

  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富余的资金流向了股市,银行理财也增大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半年股市的“疯牛”行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稳定了收益率。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传统的非结构性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从5.25%下滑至5.05%,仅下滑了0.2个百分点,但7月至12月平均收益则从4.95%下滑至4.39%,大幅下滑了0.56个百分点。6月中旬A股的暴跌导致对接A股的理财产品资金规模急速下降,大量资金外逃,市场上资金过剩的情况迅速加剧,引发了一轮资金再配置浪潮,但同时优质资产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此消彼长,资产端的收益下滑,倒逼资金端收益率下跌。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在资产的选择上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更高,筛选更严格,因此优质资产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爆发了名副其实的“资产荒”。11月至12月中,受“年末效应”影响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稳定,甚至较高收益的产品也出现不少,但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的上扬属于时点性的表现,未来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下滑的概率仍然较大。美元加息之后,我们预测明年降息次数不会太多,继续降准的可能性则偏大,资产荒的情况较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改善,收益率恐将继续缓步下滑。

  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过程中,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却持续上扬。在较低的收益率下,投资者仍然愿意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根本原因恐怕仍然是在 “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下,银行理财产品极高的安全性。在2015年,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已经成为投资者眼中实现资产绝对保值增值的重要投资品种。因此在今年利率市场化大幅推进下,舆论所提到的打破刚性兑付的美梦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难以实现。同时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情况还有蔓延的趋势。普通投资者,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投资者有将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扩大至其他银行代销产品上的趋势。在传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遥遥无期之时,净值型产品的发展就变的极为重要。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使得投资者能够理解其所要承受风险,将风险让渡给投资者后,收益率上限也能明显提升,增强客户粘性,有效的应对资产荒带来的压力。因此,在明年,银行可能加大推进净值化产品或较为基础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转型的力度。

  利率市场化加速使银行资管业务备受重视

  2015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推进完毕,利差的进一步收窄,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银行的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银行寻求新的盈利点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在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之后,银行理财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银行贡献盈利的重要业务类型。从数据上看,2015年理财收益率虽然持续下滑,不过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仍然持续增长。据普益财富数据,保守估计2015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将超过20万亿。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理财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展现了该行业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同时,今年各类创新产品也层出不穷,将行业的活力展露无遗。对比今年同样火热但风险频发的P2P理财产品时,银行理财在本金和收益上稳健性使得其竞争力优势明显。对比互联网宝宝类产品,高流动性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2个月以下的)在收益率上始终保持着强势地位,预计2016年这种优势将持续,同时,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也极大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者教育与从业人员培养重要性进一步体现

  2015年银行理财业务的高速发展及持续创新均对从业人员培养和投资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多起投资者将代销基金等其他产品和银行理财混为一谈的事件给市场提出了警示。银行理财不应该停留在“闷头卖产品”的阶段,如何正确的引导投资者了解银行理财的基本常识,避免出现将代销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混淆的事件的再度发生极为重要。因此,2016年中银行理财应该配合其发展速度加大宣传力度,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宣传,还有相关投资常识的普及、正确投资理念的培养。商业银行应当与各类媒体合作正确引导投资者,完善投资者教育。另外,产品创新的持续进行,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体现,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结构将会越来越复杂,销售人员必须要充分的了解产品才能合理引导投资者。同时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应该更加完善,流程执行要求也需要更加严格,例如风险评定等步骤,需要更加严格且准确的完成。各商业银行应在2016加大这方面得投入,尽力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爆发。

  混业时代的来临,监管政策的改变及理财子公司化的推进

  随着银行理财事业部制改革的推进,银行理财部门对跨业经营的渴求程度剧增。不过由于银行的在金融行业中的特殊定位,跨业经营难以做到完全的风险隔离,这也成为阻碍银行实现跨业经营的重要原因。和信托、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中与信托法、基金法具有同等地位的监管法律文件尚未出台,其地位仍然缺乏准确、权威的定位,存在先天的不足。这使得银行在大资管的领域的发展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完全达到风险隔离,资管部门成立独立子公司法人化改革依然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考虑到2014年银监会年报中提到子公司制改革是重点之一,因此银监会促进资管子公司的成立的可能性也较大。同时近期,银监会又叫停了银行获取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有为推进资管子公司做准备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2016年大资管的业务的继续发展,商业银行对深化这块领域的需求增强,银行资管子公司的成立的进度可能会加快。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