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冯奎:中印在城镇化领域有许多共同语言
2016-01-07 09:24:00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但在中国之后呢?毫无疑问,印度将推动形成史上下一波最大规模的城镇化。2015年12月,笔者前往印度考察交流,最直接的感受是:理解城镇化,就能更好的理解印度,就能找到中印一系列交流合作的许多共同语言。

  印度将成下一波最大规模的城镇化

  印度人口规模巨大,正在逼近人口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根据印度第十五次人口普查(2011)的数据,印度人口为12亿。根据最新政府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月5日,现有人口12.9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平均每一分钟有51个印度人出生。2050年达到16亿的峰值。印度人口将于10~15年后逼近然后超过人口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同时拉开同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的差距。

  1950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约为17%,从1950年至今,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从17%上升到2014年的32.27%左右。印度的城镇人口目前有3.8亿,,按印度学者的说法,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6亿。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讲,印度城市化在过去的发展中速度偏慢。但根据一般的理论分析,一国的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会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预计未来15~20年,印度的城镇化会呈加速发展趋势,每年约有近1500多万人进入各类城市。

  在城镇化进程中,印度出现了一批大城市、特大城市。现在人口过100万的城市(或者用人口学家的术语“城市群”)有50个左右,而人口过1000万的城市有3个。1960年,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7%,1990年这一比例为37.78%,2005年为40.47%,人口向大城市加速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印度前53个大城市的人口总和仅占全国人口13.3%,土地仅占国土总面积0.2%,却创造了近三分之一的国民产出。印度前一百个大城市的产值占国民产出的43%。到2031年,孟买、新德里、加尔各答、金奈、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这6座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将在1000万到3000万之间。

本文作者(左一)与印度工业联合会副总裁(中)交流

  印度城镇化的“五大”特征

  印度城镇化呈现人口大国的城镇化、大城市问题突出、城市化成为印度的大战略、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巨大反差、这“五大”特征。了解这五大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国家的城镇化。

  第一大特征,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按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人口总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31%,成为当今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联合国近日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称,到2028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达到14.5亿,有望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报告还预测,印度人口增长到16亿后开始逐渐减少,2100年降至15亿;中国在2030年后人口开始减少,2100年可能降至11亿。当今天世界上,总人口过十亿,尚待城镇化人口还有3亿多的除了中印,没有任何其他国家。

  第二大特征,大城市问题突出。印度不存在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可以自由迁徙,逃往大城市成为许多农民的选择。大城市人口规模激增、无度扩张,但往往发展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没有科学规划,治理水平低下。这些现象被学者金斯利?戴维斯称为“过度城市化”。据统计,目前印度贫民窟人口达到4257万,预计2017年达到1.04亿。在孟买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口有650万,超过总人口的55%)。班加罗尔号称“印度硅谷”,但走出高新技术园区,街面上人车混杂,拥堵不堪。印度首都新德里城市已有将近900万辆车,超过北京,每天还净增1400辆,由于缺乏较好规划与管理——如许多街头没有红绿灯,导致交通拥堵。新德里的王子大道,地理位置跟仿佛中国的长安街,傍晚时分,我们在这里快走30分钟,发现各类烧烤把一条景观道弄得乌烟瘴气。

  第三大特征,城市化成为印度的大战略。印度总理莫迪于2014年5月上台后,准确把城市化看作是施政的重点,尽力去满足印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需求。有评论认为,莫迪的路线是显然不同于国大党(Congress party)的思路,后者坚持走乡村路线,未能认识到支持它的选民人数正不断萎缩。莫迪提出一系列措施,近乎认为城市化是印度最大的内需。

  第四大特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巨大反差。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却缺乏电力能源;它的740多所大学培养了37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棚户区)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

班加罗尔街头一角 冯奎/摄

班加罗尔Infosys园区一角 冯奎/摄

  第五大特征,大投资计划。莫迪政府上台后,竭力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架构新型工业体系、建造智慧城市等等,核心内容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两化”——城镇化加上工业化。莫迪渴望通过产业和基建领域的整合,打造集五大工业走廊于一体的工业型网络,使其成为助推印度工业加速增长的有效工具。德里—孟买、孟买—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清奈、阿姆利则—加尔各答和东海岸工业走廊形成围绕印度半岛的工业圆环,将100个智慧城市囊括其中,构成了印度今后制造业发展的新阵地。这些计划投资巨大,仅智慧城市一项,预计需要投资就达7000亿美元。

  城镇化能让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更具吸引力

  5年前,中印就达成共识,同意建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对话的宗旨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交流互动,共同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经济合作。中印战略经济对话首次会议于2011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迄今中印已举行三次此类对话。

  设想如果将城镇化作为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之一,或者在其他中印合作议程中,强化城镇化这一内容,中印间能讨论的话题会增加很多,能够合作的领域也将大大增加。

  中印同属亚洲,同为人口大国。城镇化究其本意来说,就是人口的地域转移、就业转变、居住空间转换、生活习惯转化。每年上千万人的城镇化历程,只有中印正在经历。从规模及问题的复杂性上看,中印城镇化是一个重量级的,有讨论的话题基础。

  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突出的大城市问题,同样把城镇化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样要处理城乡、区域巨大的不平衡问题,同样倚重城镇化雄厚的内需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这些方面的问题,客观来说,中国解决得好一些,印度学界多数也认可这一点。这些方面构成中印交流讨论的重要内容。

  中印在城镇化发展未来发展模式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是工业驱动、工业支撑的城镇化。工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每年吸引了1000~20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从1980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10%的GDP增长有一半来源于此。在此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工业产能。相比之下,印度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引人瞩目,尤其是在软件服务业,举世闻名。现在看,软件强、硬件弱,服务业强、制造业落后,既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掣肘,也是未来印度发展的空间以及中印合作的重要机遇。印度政府近期出台“国家制造业计划”,提出重点发展制造业,主推汽车、化工、制药、纺织、信息技术、港口、航空、旅游、铁路、再生能源、采矿以及电子产业等25个行业。根据“印度制造”计划(Make in India Campaign),印度的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印度发展的模式的调整有利于中印在制造业合作方面开展合作,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显然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印城镇化合作若干重点

  中印城镇化合作面临巨大的前景,合作领域包括: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城镇化空间布局、城镇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和模式、城市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城市绿色建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景观塑造、城市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发展交流研讨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作为合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城市规划合作。城市战略、城市规划方面的合作,能够综合体现双方关于城镇化、城市发展的理念,同时又不涉及到具体的实际利益,是双方政府部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动的合作切入点。

  二是城市环境治理合作。这类合作,首当其冲是当前的雾霾治理。北京等城市在雾霾治理等方面,已经有所积累。由于雾霾治理等问题,主要涉及到科技领域,敏感性相对较弱。同时这一领域的合作,最易得到中印两国城市市民的支持,民意基础好,是中印在城镇化领域的优选合作领域。作为此领域的延伸,中印可以扩大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并进而协调双方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

  三是智慧城市合作。印度莫迪政府执政伊始便提出打造“百大智慧城市”的计划。2016年印度城市发展部将公布“百大”选拔标准及城市发展纲要,在今后5年中,对首次进入“百大”的20座城市每年将各获得中央政府10亿卢比(约合1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拨款。其余80座城市将被分成两批,在两年后择优获得政府拨款。莫迪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志在必得,且印方相应的软件技术基础较好,中方关于智慧城市积累了一定操作经验,企业积极性高,这是双方未来可以密切合作的领域。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严重滞后,拖累印度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争事实,人民党政府上台后将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优先事项,争取中国更多投资参与印度制造业和基建项目符合印自身利益。2014年习总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包括中印五年经贸发展计划、铁路合作、投建工业园等12份合作文件,明确表示未来5年内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中方企业对印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也有较高兴趣。2015年10月,中国电建、三一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二十家企业组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考察团,考察印度并助推中印双方产能合作,取得了一定效果。此领域的合作还需不断深化。

  五是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城市稳步推进。印度城市的基础条件差、投资需求大、周边环境极其复杂。印度目前只有16%的城市有地下污水排放系统。一旦涉及印度城市基建投资,数额将势必超过几十甚至上百亿美元,城市贫民也将是印度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课题。另外,还有许多周边关系复杂的城市存在着投资风险,这些城市可能被穷困潦倒的乡村所包围,城乡矛盾尖锐。因此,选择大城市周边以及发展基础较好的中小城市、园区进行试点,推动城镇化及城市发展俣作,不失为稳妥的行动路线。

  (作者:冯奎,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