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傍晚,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通知,称将对3月4日以来电影市场出现的严重的票房异常波动进行严肃排查,并要求相关发行方提交与《叶问3》发行方签署的发行合同。
上映4天拿下5亿票房的《叶问3》,连日来遭受了大量“虚假排场”、“票房注水”的质疑。6日晚,广电总局电影局表达严正态度,7日,《叶问3》的相关参与方已被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
7日傍晚,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通知,称将对3月4日以来电影市场出现的严重的票房异常波动进行严肃排查,并要求相关发行方提交与《叶问3》发行方签署的发行合同。
此事引起了多方反响,导演王晶就发微博表示:“会追溯到之前一些好到令人震惊的票房吗?”
这话也使得不少人想到了之前超高票房的《美人鱼》,令人不禁产生了联想。
“幽灵场”被曝光一张票价值200多堪比“冥币票价”
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快鹿集团在此次《叶问3》的发行中,与大量影院签订了“包场”协议,仅上海一地,牵涉的影院就接近200家。早在2月底,快鹿曾向影院预付一笔包场费用,但就在影片上映前夕,不少影院却被告知,剩余包场费用将不再支付。
与此同时,大量“幽灵场”“冥币票价”相继被曝光,快鹿种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也遭到了不少院线的抵制。
上海一家影院经理向娱乐资本论透露,他们曾与快鹿集团旗下的发行方签订包场协议,内容是在《叶问3》上映的1个月内,按照每场30%的上座率,每天包2个厅专门放映《叶问3》,总包场费用是30万元。按照协议,包场金额原定分为3次打给影院,第1批预付款为整体包场费用的20%,今年2月份,这6万元就已经到账。
叶问实时票房
但后来,快鹿集团方面单方面撤回包场合作协议,后两笔款项并未给到影院。与此同时,已经打到影院账户的包场费用并不退回,而被要求全部用在《叶问3》前3天的包场中。
“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听过的公司,直接来,说我给你多少钱,你帮我进票房。这些钱给到了影城,但买了票之后,并没有人来看电影。”前述上海的那家影院经理表示:“在我这里,他们专门买贵的,尽可能的多打钱。你看到有些票一张200多元,就是这个原因。”
山东一家影院经理也表示,他所在的影院也跟快鹿方面签订了包场协议,按照30%的上座率,每张电影票30元计算,该影院目前已拿到了预付款6万元。与上海那家影城的状况相同,快鹿并没有支付其余的尾款,而是要求将款项转化为前三天的票房。
在电影行业,“包场放映”其实是颇为常见的做法,但《叶问3》不同,大量包场并不会真的有观众前往观看,有些影院出现“虚假排场”“幽灵场”,并且动辄200多元的高票价,在线选座网站的公开数据也显示,一些位置并不好的座位却比黄金位置卖的更快。
内部人员:不是做电影更像是帮他们洗钱
“发完《叶问3》之后,我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太可怕了!”
“我现在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电影,还是在帮一群放高利贷的人洗钱。”这些感慨,来自快鹿集团《叶问3》的内部人士。
“如果说之前的‘票补’,还需要消费者参与,但这次,他们想买多少票房,直接拿钱砸,简单粗暴。”前述人士表示:“我想把电影当成我的事业来做,现在快鹿的很多做法,已经背离了我的职业理想。”
此前快鹿在上海的某些做法就受到了地方影院的反感。
例如《叶问3》发行中,曾出现过这样的一些“怪事”:《叶问3》上映第一天,有家影院早上8点半的场次被全部买掉了,8点半别说影院没开门,影院所在的商场都没开门。“公司又怕别人说是‘幽灵场’,所以还要组织人去,但其实,这就是‘幽灵场’啊。”
“后来,还真有20多个人去了,一直等到10点钟影院开门,这些人拿着8点多的票(进去看)。因为放映员也是等到10点多才上班。”
上述事件可能只是《叶问3》发行中一个小小的尴尬,而大量“买票房”甚至让一些影院与片方起了冲突。
“公司会买一些非黄金场次的电影票免费赠送。比如,在同一栋大厦上,影院在5楼,公司会雇人在3楼摆摊免费送电影票。但这样的话,一些影院经理会非常生气,觉得我们这样会让影院没法做生意呢?”
原来,快鹿这么做是希望向观影人群推销公司品牌和相关理财产品,但对于影院经理来说,显然是黄金场次最好卖,而且票价最高,但对于观众来说,“如果不花钱也就能拿到票,那我肯定要买不花钱的票啊。”
快鹿是赚是亏?
根据资料介绍,快鹿集团全称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包括金融理财在内的多元化集团。
据了解,《叶问3》原本是由天马影视立项,但该项目很快转手至快鹿集团。
天马影视一位前员工透露,快鹿花了2亿从黄百鸣手中买下了《叶问3》的大陆发行权,甚至《叶问3》的大部分投资,也都是来自快鹿集团。
“这个IP就让黄百鸣净赚2亿,还能从影片的香港票房中分账。”该人士称。
此前,一位与快鹿集团相熟的电影制片人提起过,快鹿拿到《叶问3》花费在2亿元上下。更甚的是为了发行《叶问3》,快鹿甚至收购了一家小型的电影发行公司,并将其改名为大银幕电影发行公司。而此也大大提高了成本。
但尽管如此,有相关人士表示,快鹿曾经找他们做《叶问3》的众筹代理,曾诺收益能很快兑现,但当他们去上海快鹿总部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材料很不合规,而且他们把一个项目的债权,重复抵押很多次。甚至他还听该司员工说自己的公司有2、3万人,如果这些都是属实这么高的运营和人力成本,必然是覆盖不了正常的理财收益。
以上种种,也似乎在暗示快鹿此番“买票房”的原因。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称:“其实快鹿的做法并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但可能之前快鹿没有操作过电影金融产品的经验,也不了解电影。因此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当然,此间的问题就只有等广电总局调查之后才能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