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时报观察:换一种思路看股市
2016-03-04 07:29:24
 

  面对当前的沪深股市,绝大多数投资者内心的感觉恐怕仍然是心有余悸。在经历了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的所谓“熊市3.0版”大跌之后,市场人气降到了低谷。最明显的标志有二:一是沪深股市的成交量回到了2014年牛市启动初期的水平;二是2月25日沪深两市连续大跌,个股再度开启跌停模式,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挣扎着欲飞出股市囚笼。

  不过,在经历了三波凌厉跌势的当下,我们也许该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股市了。已经低见沪指2638点的股市,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应该不是害怕与恐惧,不是斩仓割肉,而是理性评估市场,捕捉市场机会。

  众所周知,从5178点到2638点,大盘近乎打对折,不少股票甚至跌去70%。也就是说,从大盘到个股,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中国股市几乎走完了一个“完美”的熊市。后市即使表现再弱,从历史估值水平角度看,我们目前所处的市场也是机会大于风险的,套用一句俗话就是:投资目前的股市,有可能亏时间,但不会亏金钱。

  在看空股市的人看来,股市难以走好的理由很多,诸如经济增速下滑、采购经理指数徘徊在荣枯线之下、去产能效果不理想、去库存进展缓慢、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等等。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正是这些因素才引发了股市的大跌,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困扰,我们能见到股市的几次高台跳水吗?如果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我们能买到估值5倍的银行股吗?

  事实上,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扮演着“积极进攻、主动谋变、精准调控”的角色,力求保持在宏观平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松紧有别的货币政策、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减税减费的税收政策、放权简政的管理政策,都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相比较2014年以前的情势,我们没有更悲观的理由。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调整,股市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高派息的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一些股价跌破净资产的高净值股,以及股价腰斩而业绩保持30%以上增长的成长股,无一不在向投资者展示着自己的含金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还生活在大跌的恐惧中,还在忙不迭地割肉逃跑,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不合时宜呢?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证券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