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2日电(记者叶前、武卫红)在广东晒出的2015年经济成绩单上,财政收入的数字格外抢眼,增长高达16.2%,增速名列前茅,总量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
在总量接近万亿元的高位上,广东的政府“钱袋子”何以保持较快增长?广东省财政厅国库处处长姚露给出的答案是: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反映的是广东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反过来,是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支撑了财力的增长。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全省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而作为创新驱动力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逾75%。
“应当说,得益于广东转型升级比较早,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起来,它们对税收的贡献开始显现。特别是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结构整体优化后,经济体的抗风险抗打击能力明显提高。”姚露说。
华为是一个典型代表。2014年,华为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纳税300亿元。2015年,尽管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但华为营业收入大增35%,接近4000亿元,相应的,其贡献的税收也大幅增长。设在东莞的华为终端公司,去年成为一匹“高科技黑马”,摘得当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的两个第一名。
华为轮值CEO郭平解释称,业绩飘红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强劲增长。由于掌握芯片等核心技术,华为智能手机去年出货量突破1亿台,成为全球第三个迈入“亿台俱乐部”的厂商。
在传统经济结构下,工业是一个地方税收的“大户”。这种情况在广东已发生改变。来自广东省国税局的分析显示,第三产业贡献了广东地方税收的三分之二。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长点。”广东省国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陈学著说,代表着创新驱动的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产生的税收占比已超过一半,在增收额中占比更高达90%以上,拉动税收增长超过14个百分点。
在同一税制下,一定量的GDP产生税收的多少是一个地区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体现,也被比喻成经济的“含金量”。格力电器财务总监望靖东告诉记者,同样是千亿元销售收入,格力做到了净利润和纳税双百亿元。“盈利和纳税能力的背后是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