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5日电(记者袁军宝)山东近年来通过金融改革、财政增信、优惠政策引导等多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许多银行开始深耕农业“新蓝海”,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互助金融等“草根金融”快速发展,金融支持“三农”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农业银行80万元的贷款真是‘及时雨’,让我抓住牛肉价格较高的机遇,迅速扩大规模提高收入。”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养牛大户孙延峰说起银行的贷款支持满脸笑容。让孙延峰受益的是山东省财政厅与金融机构创新开展的融资增信贷款,由于有了财政等资金增信,符合条件的农户不用担保或抵押就可获得贷款。
在农村社区买房也可以贷款?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下午村村民董兰村去年就通过贷款,顺利住上了村里的新房。而此前,因为农村住房不能办理产权证进行抵押,加上农民大多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农民基本无法办理住房贷款。
为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助推城镇化进程,农行专门推出信用贷款“新居贷”,贷款限额30万元,贷款期限20年,每半年进行一次等额本息还款,大大减轻了村民还款压力。
不仅是农业银行,像建设银行这样主要经营领域不在农村的银行,也开始深耕农村这片“蓝海”。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山东高唐县吴庄村村民吴庆勇等许多秸秆收储户得到了建设银行30万元以上的贷款。
“农户收储秸秆需要大量资金,而公司不可能为他们全部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公司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获得建行贷款支持,农户和公司得到双赢。”以秸秆为原料的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姚霞说。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外,近年来,山东“草根金融”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三农”提供了更多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拉开了金融改革的序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等诸多“草根金融”快速发展,成为支持“三农”的生力军。
作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山东去年大力开展农村互助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又一亮点。据山东省金融办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末,山东全省已有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参与社员(包括法人社员)7282人,累计发生互助业务419笔,互助金额1311.9万元。
据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介绍,截至去年6月末,山东全省人民币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1852.5亿元和11092.4亿元,连续多年实现了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两个不低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