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房产动态
中建一局二公司白建军:迈转型提质步 走持续发展路
2016-03-17 09:08:48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唐群) 过去一年,经济环境的波动与互联网因素的渗透,给房地产行业注入了诸多变革因素,不少房企纷纷加入转型名单。这当中,也包括了以施工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建筑“国家队”——中建一局,尤其是被中建一局定位为重点转型企业之一的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目前正筹划从传统的施工工程总承包转向融投资带动总承包模式。

  同为“转型”,与普通房企相比“转”的区别在何处?融投资步伐目前的迈出程度如何?未来建设目光将瞄准哪些基础设施领域?对此,新华网特别邀请到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一局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建军,就公司业务布局、转型升级方向及建筑质量之道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

  PPP为“转型”注入新内容

  与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一样,中建一局二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2013年通过融投资模式承接了50亿元的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蓝色新区项目建设开始,我们正全力推进企业产业布局的调整,”白建军以一语道出这一调整所具有的颠覆性,“从单一的施工总承包领域向融投资领域、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形成房建业务与基础设施业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变被动为主动,借助于“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东风”,中建一局二公司在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已实现持续性突破。除即墨蓝色新区工程、南昌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以外,据白建军介绍,还有“中建一局第一条PPP模式公路——河南开港大道项目、第一个管廊项目——西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和华能(北京)热电厂新建燃气热电机组工程,同时,在保障房领域也有所突破。”

  受益于国家对城市运营新模式PPP的发力撬动,中建一局二公司在转型的同时积极参与PPP项目,通过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当前及未来的诸多项目中以融投资模式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的价值开拓道路。

  “目前,公司基础设施业务占比大约在30%,到2020年,我们力争实现房建业务与基础设施业务占比1:1的转型发展目标。”白建军告诉新华网记者。

  去库存需把握力度与节奏

  “转型”之所以成为房企的破题思路和行业的必然趋势,背后是一个存量过剩与消化节奏理性化的市场背景。

  在今年的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中之一便是库存严重,“去年年底库存达到了7.1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6%;今年1—2月份库存又达到了7.39亿平方米,增速达到了15.7%。”且这些库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对此,白建军认为,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去库存压力较大。“可以考虑出台将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促进棚改与利用存量房的支持措施来缓解库存的压力,把握去库存的力度和节奏。”

  从自身企业发展出发,白建军表示:“我们作为央企,要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参与政府保障房开发建设。再就是紧跟国家战略投资导向,加快公司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业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也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做精品工程

  相比于宏观的房地产市场,白建军在日常工作中,显然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给予更多关注。在去库存命题的大背景下,作为负责任的央企,更应该保持对质量的坚守。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非常重视持续打造业主满意度,我们有一个履约评价考核体系,项目履约品质包括工期、质量、安全等,都要请业主进行满意度评价。”谈到建筑质量方面,白建军的从容和信心均来自于完善的制度性约束,“那如果说,出现不满意或者所谓的矛盾,比较集中的因素就是工期等,这个我们都会通过严格履行合同条款来执行,或者增加人财物的资源配置来妥善解决。”

  如何通过制度层面来解决质量的把控难题?白建军表示,我们按照中建一局的底线管理要求,对于所施工的工程要求必须达到“行业同期中等水平以上”,“从源头上做好工程的质量创优策划、过程中把好材料关、验收关、引入科技创新手段避免质量通病,开展工程实测实量,设定质量专项奖和底线处罚机制,确保我们交付的建筑产品都让业主满意、百姓放心。”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