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升级的经济账本,谁来埋单
提高油品标准,呼吸干净的空气,不是没有代价的。关键是谁来支付由此产生的成本,以及愿意支付多少。
据隆众石化数据显示,将汽柴油标准从国Ⅲ提升到国Ⅳ,每吨成品油增加成本约为160~200元。如果将油品标准从国Ⅳ提高到国Ⅴ,增加的成本会更大。
孙冠松告诉记者,按照中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京五标准硫含量要低于10ppm,国四标准要低于50ppm,国三标准要求低于150ppm。以硫含量来看,从150ppm降到50ppm,再从50ppm降到10ppm的话,虽然减少的幅度是在降低,但是增加的成本却是上升的。到了50ppm到10ppm那可更是不得了,费用可高了。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汽柴油质量全国最高,每升油价同样最高。去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调价后,国四标准的广州、上海93号汽油价格分别为7.69元/升、7.75元/升,比实施国三标准的武汉93号汽油高出近0.3元/升。而实施京五标准的北京92号汽油更高达7.81元/升,比武汉的价格高出近0.4元/升。
中国目前原油56%至57%依赖进口,但进口原油质量并不高,其中约60%是中硫油,10%为高硫油,大大增加了炼油脱硫的难度。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成本提升的很大一部分都将直接体现在油品价格上,由消费者买单,还有一部分,由炼油企业承担。
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此前曾在一个媒体座谈会上称,在国外,油品升级由国家税收、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承担,但在中国,油品升级的成本仅由油企和消费者承担。
炼油人士称,“比如从国三到国四,涨价跟不上油企成本的增加,也就是消化70%至80%,还有30%的成本要炼油企业自己承担。”
中宇资讯分析师高承莎称,新的油品标准要获得市场接受也需要时间。油品升级之后,对应的销售价格上涨,消费者消费负担加大,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其消费积极性,且高价打压资本市场从业者的操作热情,市场投机性需求也相应减少。从众多因素考虑,国内成品油升级大业仍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利益的平衡。
我国油品升级已是“跑步前进”并不慢
对于油品升级速度问题,中石油相关专家表示,中国油品的升级速度并不慢,相比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油品质量更是领先,这几年更是跑步前进的速度在改善。
“油品质量升级问题,要从历史来看。”上述石油专家表示,很多舆论认为中国油品质量升级速度太慢,其实并非如此。中国从2003年才开始做“国标”油,至今不过10年时间,却已从“国一”升级到2005年的“国二”和2010年的“国三”,目前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国四”、“国五”的水平,应该说我国近几年的油品升级已经“快步跑”了。
早在2007年6月,燕山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原油加工能力由每年700多万吨提高到约1080万吨/年。2008年1月1日,燕山石化供给北京的汽、柴油产品全部达到欧Ⅳ标准,每年可生产欧Ⅳ标准汽柴油300多万吨,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欧Ⅳ汽柴油生产基地。
有了S-Zorb这样工艺比较先进的装置,2012年5月31日,燕山石化又成为国内第一个生产满足欧Ⅴ排放规格汽油的石化企业,首都车辆率先“一饱口福”,喝上了更为环保的京Ⅴ“绿色饮品”。
目前中石化旗下,齐鲁石化每月生产1万吨京Ⅴ汽油补充供应北京市场,金陵石化每月生产国IV汽油30万吨,并具备了月产10万至15万吨国IV柴油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清洁汽油生产基地。扬子石化正在加快实施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建成投产后将具备657万吨/年国IV乃至国V标准成品油生产能力。九江石化也正积极推进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高达70.94亿元,将于2014年底建成投产,汽柴油质量全部达到国IV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