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能源5月23日电(李由)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频发,医院里呼吸病患者急剧上升;空气净化器和口罩几度脱销;机场航班常因大雾延迟或取消,城市交通也拥堵不断……
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找出造成雾霾天的“真凶”也成为长期以来全社会的热点。许多人认为中国油品质量差是雾霾祸首。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在今年1月底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不过他更强调,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京Ⅴ油,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国Ⅲ油,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
两会期间,傅成玉又表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煤炭”。他介绍,我们生活在大城市中车多,所以感觉到污染大部分来自汽车尾气,其实最大的杀手是煤炭,我国70%的能源靠烧煤获得。所以从全国环境治理来说,当务之急应是治煤。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雾霾到底谁之过”的辩论在各界展开。2013年1月,环保部门数据显示,北京雾霾的污染物中,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
不管成品油的生产企业是否愿意,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已被舆论认定是造成中国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指责纷至沓来,中国政府迅速在2013年2月6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并向社会和相关各方公布成品油质量升级的时间表。
试想一下,如果汽柴油油品质量全部升级到国Ⅴ,我国是否就可以彻底挥别雾霾天气?采访中,各方给记者的回答均是否定的,且一致认为雾霾天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接受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在舆论的重鞭之下,中国的成品油生产企业已经进入跑步前进的时代。成品油升级还有很多需要厘清的问题,油品全面升级背后的经济账该怎么算?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需要承担的成本压力该如何分摊?这些问题要远远比提升油品标准来得复杂。
“国”字号大企业挑战都不小,地炼更别说
随着环保压力的一次次加码,我国2000年开始加强国内汽柴油油品质量升级。2000年-2009年,我国共发布了三次《车用汽油标准》,分别为国Ⅰ、国Ⅱ、国Ⅲ。这三次升级对我国炼油企业而言似乎挑战并没有太大,一些炼厂通过工艺操作的优化或者采用降烯烃催化剂、脱硫催化剂就轻松实现了油品升级目标。2011年年中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汽油国Ⅳ标准,当时给企业的过渡期“大限”是2013年12月31日。这其间,我国很多炼厂开始感觉到了压力。
油品升级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资源企业产量计划分配、炼油企业产能和稳定性、油品运输、储备以及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协调配合。此次油品质量升级对我国各类油企的影响不尽相同,国企需要化解投资和时间的双重压力,地炼则陷入改与不改的两难处境。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实行京标Ⅴ标准,上海和江苏、浙江、广东的十多个地市实行国Ⅳ标准外,其他地区仍实行国Ⅲ标准(硫含量不超过150ppm)。而车用柴油国家标准2009年6月发布,原计划于2010年1月1日实施,要求硫含量上限从2000年的2000ppm下降到350ppm。但因很多炼厂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困难重重,一再推后,目前计划到2013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有关油品质量升级的时间表对我国汽柴油产品的主要供应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国”字号大企业挑战不小。
专家研究发现,与汽车排放相关的油品关键指标包括硫、锰、苯、铅、烯烃等,而最主要的是油品中的硫含量,它几乎决定了机动车排放的所有污染物水平,无论是PM2.5(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的直径几乎全部在2.5微米以下)、氮氧化物还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都会随着硫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油品中的硫含量,是决定油品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齐鲁石化炼油厂副厂长孙冠松坦言,目前,我国升级油品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困难,只要根据各自加工的原油品质、现有炼厂装置水平以及产品结构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脱硫环保新技术都可以改进生产,就能具备高标准油品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