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香港股市受到国际做空力量的压制,恒生指数(HIS.HK)连续三周收出阴线。以李宁(02331.HK)为代表的H股服装鞋类板块也不能幸免,特别是近期有环保组织指出,李宁等14家服装品牌未能有效解决其供应商排放污染问题,使得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走弱。
作为H股服装鞋类上市公司的代表,李宁公司近期备受市场关注。7月7日,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2011年上半年运营情况及业绩预估和全年展望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率将从去年同期的12.9%下降至6%-7%。并且预计下半年原材料成本仍将大幅增加,下半年毛利率将同比下跌,股东应占溢利率比上半年下降约1至2个百分点。李宁公司表示,净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目前在加快零售端存货清理的速度,以及持续整合分销门店。
受到业绩利空的影响,7月7日李宁的股价大跌15.77%,创下27个月来的新低。此后三天时间内,李宁的股价从13.7港元跌至10.20港元,以10.56亿的总股本计算,三天时间里李宁的市值蒸发了近37亿港元。
受李宁及中国动向(03818.HK)发出赢利预警拖累,7月10日在港上市的国内运动品牌股价纷纷跳水。截至当天收盘,安踏体育(02020.HK)、特步国际(01968.HK)股价下挫幅度超8%,匹克体育(01968.HK)股价下挫5.89%。
品牌转型困难重重 业绩不佳机构看空
在公告中,李宁公司反复强调业绩下滑是由于受到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但事实上,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面临订单放缓、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李宁公司定位模糊,与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的差距持续加大,产品价格也“青黄不接”,使得公司在市场中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
事实上,自2010年6月30日发布品牌重塑的转型战略开始,李宁公司的转型之路波折重重,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在内部经营上,首先是公司整合门店、渠道调整并没有带来预期收益,存货消化也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公司连续两个季度订货量下滑。李宁公司在公告中披露,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经完成整合256家低效率的单店分销商。预计到2011年底,将完成400家单店分销商的整合。在零售数据方面,李宁上半年门店增长仍维持在低位水平,店铺数量总计8163家,存货水平有所上升。
在李宁公司刚刚结束的第四季度新产品订货会上,订单金额按照零售价格计算,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以批发出货角度计算的订单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以李宁品牌2011年全年的订货会数据来看,按零售定价计算的全年新产品订单金额增长约1%,而按照批发出货角度计算的全年订单金额较2010年下降超过5%。
除了并不乐观的经营数据外,5月底李宁COO(首席运营官)郭建新、CMO(首席市场官)方世伟、电子商务总监林砺接连离职,更引发市场对于人事震荡的担忧。
在外部竞争上,业内对于李宁的品牌定位并不买账。在高端市场上,耐克、阿迪达斯逐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并且对年轻消费者具有较大号召力。大众市场上又有晋江企业盘踞,如安踏、特步、匹克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区间覆盖了二三线城市,而李宁的运动鞋类平均价格比安踏贵35%左右,李宁的“夹心层”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市场同期增长20%的背景下,李宁表现不力,这让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
早在2010年12月20日,李宁股价当天下跌23%,市值蒸发近45亿港元。其中,摩根大通以每股18.24港元的价格减持1288.3万股,同时把李宁公司的目标股价大降23%。2011年5月底,高管离职也引发李宁股价下跌8%。目前,李宁市值约为108亿港元,与特步接近,不足安踏体育市值的1/3。
国内机构和国际投行也纷纷下调对李宁的评级。摩根大通将李宁评级从“中性”降至“减持”,并大幅削减目标价49%,至8港元。7月8日,里昂证券将李宁评级由“跑输大市”调低至“沽售”,目标价由13.3港元调低至9.8港元。7月15日,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净利润同比下跌52%,目标价从12.09港元下调到10.75港元,对应2.5倍2011年预测市净率。
国泰君安国际彭港祥认为,最近李宁(02331.HK)和中国动向(03818.HK)的赢利预警远差于预期,并带来了整个体育用品股的调整。目前最大的忧虑来自于零售端的存货,去库存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国内同业在今年下半年和2012年的销售。
竞争加剧 李宁提价效果难测
为了扭转公司面临的不利局面,6月份,李宁结束了其2011年第四季度新产品订货会,宣布第四季度鞋产品价格将上涨7.8%,服装将上涨17.9%,以应对成本上升可能带来的赢利下滑。这是李宁、特步、361°、安踏、匹克这五大知名体育品牌继4月份集体涨价后,再度提价。李宁公司对外事务部与公关总监张晓岩将提价的原因归结为产业环境,如原材料、人力、门店租金上涨,以及产品研发投入导致成本上涨。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指出,李宁等国内运动品牌选择在当前时点涨价,一来可以将成本压力作为理由,弱化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敏感度,二来也能够借此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但是朱庆骅也指出,国内运动品牌的价格优势已逐步削弱,将使其销量受到一定冲击。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国内运动服饰处于成熟期,既有国际品牌渠道下沉、价格冲击的影响,又受到成本上涨的压力,过度提价将压制终端需求。国金证券则对于H股运动服饰板块投资,建议保持观望。国金证券认为市场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整合,同时品牌同质化强,企业脱颖而出的难度较大。类似李宁的业绩下滑情况,将给板块不断带来冲击。
除了涨价这一举措外,李宁在7月7日发布的公告中还表示将加大改革的力度,主要包括:加大推进渠道改革,进一步推进零售端去库存化的措施,加强对分销市场的管理,提高零售效率,改善现金周转;继续加大品牌投入的力度,进一步清晰品牌战略,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不断优化产品SKU结构,梳理产品定价策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把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作为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7月11日及12日,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和CFO钟奕祺同时增持该公司股权,涉及金额121.9万元。而此前根据香港联交所股权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和澳洲联邦银行此前共减持李宁公司股份涉资2.067亿元。
7月18日,李宁公司宣布向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授出可供认购合计669.91万股公司股份的购股权。承授人包括公司8位董事及15位高级管理人员。公告显示,此次购股权行权价为每股9.896港元,部分购股权与业绩挂钩。
李宁公司此次大规模的股份激励,也是为了激励高管,提振市场对于企业前景的信心。
然而,尽管一心朝耐克、阿迪达斯看齐,李宁目前的港股市值仅为107.67亿港元,与特步国际、匹克体育等运动品牌相当。面对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加上国内外竞争对手夹击,李宁品牌重塑的阵痛还将持续更久的时间。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