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地位:谨慎乐观最可取
“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这样拗口的,限定词众多的表态中,可以看出这一目标实现的艰难程度。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告诉记者,市场经济地位未被西方承认,这一直是中国外贸发展的瓶颈。这也是我国一直处于反倾销受害者地位的关键因素。美国一直把持着该关口,并以此实现能与中国继续“讨价还价”。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认为:“不被承认”的尴尬可能会给中国今后的外贸关系带来更多不利。
丁志杰认为,美国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短期内,世界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难以阐明,在这样的状态下美国更不可能提前放弃如此重要的砝码。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美国政府并没有准备好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美国只是承诺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这个问题可能还会有很多艰苦的谈判。(记者 孙维晨)
金融危机:中美合作“互疗伤”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再一次用成果证明了共御危机的决心。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链条、贸易链条一度断裂,此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均承诺,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这些承诺背后,全球资本自由度将在可控范围内提升,而贸易也将更加活跃,资本链条、贸易链条将再度顺畅起来。”
此外,陈凤英指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具体成果也体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更需要东方国家进行合作疗伤。比如在能源合作领域。此次对话中,中美能源合作占了较大比重,26项具体成果中12项涉及新能源合作,这是中美两国开拓的一个新市场。她表示:“中国对新能源的需求甚至超过美国,中国有市场,而美国有技术,而且美国技术出口门槛也有望松动。”
专家解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仅仅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共识,就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消失是不现实的,中美的贸易摩擦可能不会像此前半年那么频繁,相对减少,但只要中国一日占据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这种摩擦就不会消失,就像物理上体积越大与周围摩擦的面积越大一样。(记者 张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