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三大优化开发区域■制图/赵宏伟
■环渤海地区(含京津冀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京津冀地区成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昨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在中国政府网公布。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打造北方经济中心。与此同时,河北与北京、天津之间的关系定位也有所体现。
最新消息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发布
中国政府网昨日全文刊载了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能源与资源、保障措施、规划实施等6篇,共13章。《规划》还收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和20幅图等3个附件,全文7万多字。
《规划》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京津冀”成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河北已经提出多年,此次规划中被列为国家层面的优化发展开发区域。《规划》指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而且该区域经济规模较大,能支撑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内,城镇体系比较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区域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能引领并带动全国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
《规划》将优化开发区定位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优化开发区是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也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