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如何做大绿色“蛋糕”

2013-06-20 10:12:45 来源:云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结合全省“产业建设年”活动,邀请委员和专家分赴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就加快云南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针对以农林为主的生物产业,旨在摸清云南省绿色生态资源禀赋,了解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并结合云南省实际,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直视问题

找准“大资源、小产业”症结所在

云南是集山区、民族、边疆、贫困为一体的省份,独特的生态资源是云南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云南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在三七主产区砚山县,全县有11个乡镇、4523户种植三七,在地面积6万多亩,按现价可实现种植产值28.7亿元。在石斛主要种植区勐海县,全县去年石斛种植面积1534亩,年产213.5吨,产值达2781万元。在葡萄主产区弥勒市,全县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6.59万吨,实现产值3.7亿元……

同时,调研组也清楚地看到了云南绿色生态产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浙江省安吉县,一个小小的毛竹物种,能带来每年100多亿元的产值,相当于整个文山州三七产业的总产值,加工生产的竹产品涵盖7个大类3000多个品种,全县大大小小有2360多家竹子生产企业,从业人员45000多人,这样的发展是我们目前想都不敢想的。”省林业厅厅长助理陈学群说。

“大资源、小产业”的瓶颈到底在哪里?云南加快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应该正视哪些问题?

调研组认为,瓶颈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基础,产业基础没打牢,就急着往前跑,导致难成气候。

“最怕的就是闹虫害,影响收成,那样我们的收入也就没有保障了。”在普洱市南屏镇大开河村,一位咖啡种植户向调研组介绍,尽管建立了咖啡种植合作社,有了固定销路,咖啡生产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也不错,但收成没保证,心里还是没底气。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综合部主任魏里程认为,对于生物产业来说,种植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产量有保障、质量有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谈发展。“加强物种研究,发展科学化种植。”她建议,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首先在物种上做文章。

软件是后续的开发和包装,卖的是产品、科技和消费。

在普洱市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康恩贝生物谷发展有限公司、勐海县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特安呐三七产业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琳琅满目的产品、先进的机器化生产以及优美的产区环境,让调研组看到了云南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调研组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产业发展不能只是老百姓和小企业的小打小闹,要重点培育好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把市场的龙头舞出去,提升老百姓的收益。”“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要做真正自己特色的东西。”“应该以更高的层面、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待未来的发展。”

一路走一路看,调研组认为,制约云南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软件瓶颈主要是:资源利用率低,基本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产业链延伸不够;资源整合不够,生产企业大部分处于小、散、乱状态,导致融资难、难发展;缺乏产学研和创新联盟,产品含金量低,竞争力弱;没有形成品牌效益,无法拥有市场话语权。要突破这些瓶颈,云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挥优势

开展突破瓶颈的有益探索

走进普洱市营盘山万亩生态茶园,漫山翠绿的茶树尽收眼底,浓郁厚重的茶文化气息扑面袭来。在这里,不仅能领略万亩茶园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还能一边品茶一边了解普洱的茶文化。

这是普洱市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一次有益探索:把茶园种植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保护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三产发展。同时,普洱市通过引进天士力、康恩贝、星巴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利用这些企业在资金、科技、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注入活力,打开了省内外市场。当地村民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中,得到了销路和收益上的保障。

在弥勒市,4000多亩郁郁葱葱的葡萄林从公路旁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依托葡萄产业观光带建设,附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养殖生态鸡、鸭、猪、牛,种植生态蔬菜,发展生态旅游,生意红红火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民们在弥勒市生物产业与旅游二次创业相结合的实践中,收获了致富的喜悦。

这样的探索极具代表性,对破除“大资源、小产业”瓶颈的制约尤为重要。

“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调研组认为,经济并不发达的云南,资源是最大的优势,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则是其中的两张王牌。把丰富的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靠产业发展来实现,生物产业和旅游业将是云南绿色生态产业未来的发力点和突破点。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了解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目标,打造红河高原粮仓、中国红烟产业园、云南四季果蔬基地、滇南绿色生态屏障、优质畜水产品供给基地、面向东南亚的农产品加工园“6大品牌”;文山州着力培育发展三七、辣椒、木本油料等6大重点产业;普洱市围绕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4大基地建设,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集聚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构建橡胶产业、傣药南药产业、生态食品产业、生态用品产业“4大板块”,集中力量做大绿色生态产业。

不光是红河、文山、普洱和西双版纳,全省每个州市都有各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涵盖农业、林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全省各州市在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谋划。

“云南也许不敢与沿海地区拼GDP,但‘拼生态’,云南一定有信心。”这是调研组达成的共识。

“云南具备生态、环境、气候等优势,适合走绿色生态之路。”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高旭升表示,发展生物产业符合云南的省情,是必须探索和研究的一篇大文章,只有积极探索,才能找到破解瓶颈的捷径。

“绿色生态产业还是一个新型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今后会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和方向。”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段昌群认为,云南应该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中先行先试、探索创新。

“云南的生态产业目前只涉及农、林、医等一小部分,新兴产品还有很多空白,发展空间很大。”陈学群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