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云南全面深入开展“四群教育”

2012-02-13 08:55:46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专访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云南全面深入开展“四群教育”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的“四群工作”。开展“四群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已在云岭大地全面展开。近日,中国日报社记者专访了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中国日报: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工作,请您谈谈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

秦光荣:当前,云南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这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措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富成效,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四群”教育,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云南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能不能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发挥各族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省4600多万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

云南地处边疆,是多民族、多宗教省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也是维护全省安定团结大好局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善于从各族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作出决策、制定政策、谋划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各族群众的利益,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使各族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日报:“孟连经验”出在云南,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您认为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形成了怎样的观念和共识?

秦光荣:2008年,我省孟连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19”事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一些干部的群众观点树得不牢、群众路线走得不正、群众利益维护不好、群众工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三年来,孟连县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训,探索实践了“三五”群众工作法,从根本上扭转了群众工作的被动局面,走出了一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谱写了一篇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重大转变,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孟连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孟连经验”出在云南,云南应该率先推广好“孟连经验”。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转变也深刻地启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教育,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

“孟连经验”昭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确保群众工作有动力。

中国日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和核心是什么,请您谈谈。

秦光荣: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干部坚持“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促进干部与群众能够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时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事事都对人民群众负责。

“三深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三深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人,要想成就事,必须立足基层、扎根群众、了解实际,否则注定失败。

“三深入”是各项正确政策措施的源泉。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实际是最好的作业。只有坚持“三深入”,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和直接信息,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只有坚持“三深入”,才能及时总结提升、及时推广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创新经验,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三深入”是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通过“三深入”,可以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培养感情。那些不善于“三深入”的干部,对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是不成熟的干部;那些“三深入”不够的干部,是不全面的干部。

“三深入”是广大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三深入”,通过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深入”是考察、培养、锻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干部队伍的实践阵地。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通过“三深入”,促进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大胆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多磨炼,才能吸取营养、增长素养、提升修养。

中国日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有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请您谈谈云南在这方面的打算。

秦光荣: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必须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门职能职责,抓住一些重点工作、难点问题来开展,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在调查研究中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带动基层形成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良好风气。云南省委决定,全省省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个月;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

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基层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最好课堂,只有经常下基层,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才有指导基层工作的资本和能力。云南省委部署,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每年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五年内所有县以上机关干部轮一遍,工作队覆盖所有乡村;全省各县(市、区)设工作总队,乡镇设工作队,集中力量重点派驻贫困村、重点村、难点村。

必须深入群众,加大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力度。云南省委决定从制度层面入手,大力推广孟连创造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县以上机关全面实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干部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3天、厅局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乡镇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得少于60天。省直机关“挂县包乡联户”、州市机关“挂乡包村联户”、县(市、区)机关“挂村包组联户”。要开展民情恳谈,撰写民情报告,开展民情分析,在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要通过建立直接接触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三深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使广大干部同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同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从而打造和培养一支善于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深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干部队伍。

中国日报:“四群工作”是云南对新时期加强群众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如何在落实好这一工作?

秦光荣: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一抓五年。抓好了,干部作风就会明显转变,群众就会拥护我们;抓不好,就要流于形式,干部群众就会厌恶和反感。必须精心组织、强化督查,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这项工作扎实开展好,抓出特色、抓出经验、抓出成效。省委成立了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落实工作人员。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率先垂范,认真负责。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要明确责任,分类指导。这项工作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工作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各部门的实施方案,要报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级党委(党组)要抓示范点,总结积累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三要严格要求,强化考核。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必须轻车简从,直接到村,不打招呼,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要严格自律,不奢侈浪费,不收受礼品,住村要自付伙食费,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把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纳入省委巡视组巡视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工作部门要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跟踪问效;组织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内容,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围观冰冻5000年木乃伊

雷锋精神 永不褪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