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云南>云南新闻
一生爱读书的官员——专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2011-02-17 14:05:22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罗崇敏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官员。199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现代旅游概论》,由此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到现在已经出了20本书。在他身上、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界线。近日,他又出了《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逻辑》两书。他说,自己是一个痴迷读书的人,读书给了他思想,更给了他行动的力量和方向。近日,中国日报社记者专访了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一生爱读书的官员

——专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中国日报:您最近又出了新书,您一共出了多少本书?这么多书中,你对哪一本最为满意?

罗崇敏:我在20多年前就开始搞创作,一般是写一些短短小说,散文、特别是律诗等。1993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现代旅游概论》,由此就有了写作的兴趣,以后基本上每年都出一本书,到现在已经出了20本书,我到教育厅3年,除了平常写的一些文章,我的讲话稿大部分也是自己写。

我最近出了两本书,《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逻辑》,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写作,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不管是很短的讲话,还是出版一本长篇著作,实际都是我工作的经历,思考的结果,探索的过程。

我的创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卫生、医疗、还有武术、书画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它是我思考的结果,我认为知识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所以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以后,在工作创作过程中进行整合。

我最满意的书应该是《天鉴》,因为《天鉴》它是我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思考和探索结果,何谓天鉴,就是“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还有一个考虑就是“素心真履,天人共鉴”意思。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读者能鉴别世间之事,这本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我认为这本书里面有我的心路历程,表明了我的心迹就是“素心真履,天人共鉴”。据发行单位说这本书的销售量好长一段时间保持在全国图书前3名。

中国日报:您读了那么多书,哪些书对您影响较大?

罗崇敏:对我影响大的书很多,但有几本哲学书影响比较大,其中一本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读的哲学著作比较多,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黑格尔、费尔巴哈、毛泽东、威廉詹姆士的哲学著作等等,各个哲学流派对我影响都比较大。

另外就是《黄帝内经》,我16岁就学习了,那个时候我立志学中医,里面的“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这些哲学思想对我的思维训练很大。

接下来是《论语》,再下来是《孙子兵法》,再有一本是《领袖们》。后来还有《国富论》、《战争论》,小说中有中国四大名著和外国的一些经典小说名著等,这些书读对我影响都很大。

影响大在哪里呢?第一,大在思维上;第二,大在价值观上;第三,大在方法论上;第四,大在实践上。所以现在不管是经济、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卫生、医疗,金融,我只要跟教授们、专家们、朋友们谈这些问题,他们都会问我是不是学这个专业的,现在,我不管到那个大学和教授们交流起来都有共同语言。

现代媒体方面我也读了一些书,做了一些思考、研究。信息时代,是媒体的世界。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公民都有这个认识,自然不自然的都能把自己看做一个媒体人来对待,就会正确的对待信息、对待媒体,用好信息,用好媒体。

中国日报:您是位改革派,比如影响全国的“三生教育”等,这些创新的思想和读书有什么样的关系?

罗崇敏:这些都和读书有密切的关心,从根本上说读书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训练,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充,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提升的过程,我读的书是活书,不是读死书,所谓读活书就是,读书是一个思考过程,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要根据自己的立志向,根据现实社会需要,民众需要,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念,特别是通过读书后更理性的、更有激情的、更有意志力的去分析思考。

说到改革,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有合理的方法来运作,用激情和意志力来推动,特别是我更有理性的进行评判和评估我的改革行为,这和读书密切有联系,正因为我读了很多书,我把书里面各派的观点综合起来形成我的观点,我才有能力和勇气和大家来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比如说我提出来的整体改革和系统改革理念,提出市场、民主、公平、利益四个趋向,任何改革,只要坚持正确的取向都不会有错。另外《易经》里有句话“革,不震,吉”,意思是变革改革只要产生社会震动,都是吉利的,都可以做。那么我就要保证整个改革不能够引起社会震动,确保稳定和谐这是前提。所以我就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没有引起震动,整个改革保持稳定和谐,改革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日报:现在互联网非常盛行,许多上班族包括学生不读书而是选择在网上浏览信息,您怎么看待?

罗崇敏:我认为在信息时代,不管网络时代怎么发展,知识传播手段怎么改变,利用什么形式来获取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知识的信念、追求、境界不要改变,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是信息社会的标志,我也常常用网络获取知识,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我认为一定要理性的来对待网络传播的信息,网络要有社会责任,特别是校园网络,网路传播的知识应该真实、真知,鼓励、引导人,培养人做真人,使人培养真理意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做真事。网络传播的应该是对爱心的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

有的学生没有选择性的对待网络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盲目的看待网络传播的东西,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对未成年人上网来说,更要依法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让孩子通过网络来学习健康的知识,不能传播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信息。因此我们对从网络上来获取知识要真确对待,共同努力,建立富有爱心、富有社会责任、健康的网络媒体。

中国日报:您刚才说您退休后最大的愿望是学英语,是什么萌发您学英语的想法?此外,在加强云南教育国际化方面,教育厅有何打算?

罗崇敏:我认为我要做好中国公民,也要做好世界公民,现代公民应该有多种语言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语言对提高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学习几门外语。

我在上海世博会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市政府的终身教育论坛,我做了演讲,人家好几位都是用英文演讲,我还带翻译。今后在我的人生中,学习外语是我的一个任务,我会努力的去学习。

我认为整个教育应该有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现代化目标作为指向。现代公民的培养要从娃娃做起,国际教育的发展应该从幼儿园抓起,我们下一步要大力推动国际学校的发展,要建立一批国际中小学和大学。

大力推动国际化学校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双语甚至多语教学,引进外籍教师,加强语言学习、训练。强化不同阶段的外语教学,关键是在中学,幼儿园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的汉语讲得好,母亲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另外,我们全社会都要营造使用多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今后必须严格的执行外语的标准考试。根据“桥头堡”建设的要求,不仅要开设英语,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小语种都要开设起来,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也要加大规模,注重外语教学。此外,国际学校必须要全外语教学,通过这种措施来加强多种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云南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编辑:杨鑫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杨维汉)记者16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详细
点击排行
  三部委: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应免费向社会开放
最高院规定配偶子女为律师法官实行任职回避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