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缝制信仰,为世界的安宁祈祷(图)

来源: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
2013-04-02 14:49:00
分享

穿针引线,缝制信仰,为世界的安宁祈祷(图)
唐卡局部,护法女神(Yidamdorjephagmo)。米玛次仁说这是十年不仅完成了巨幅唐卡“直孔嘎举金锦宝串唐卡”制作,还有两个值得他欣慰的收获:一是直孔刺绣唐卡的传承冲破了家族的限制,二是培养了15个技艺精湛的学生,为将刺绣唐卡这一藏民族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培养了人才。(达穷 摄)

1990年,米玛次仁转行学习唐卡刺绣技艺。由于他已经具有藏式传统房屋装饰绘画的功底,在丝绸底板上绘制唐卡草图的基本功很快练成,绘制的唐卡草图,曲线优美,形象逼真。加上童年时代母亲交给他的针线活功底,穿针引线,迅速敏捷,松紧适度。“大约在1997年的时候,我的唐卡刺绣技术已经可以出师了,但是为了吸取绘画唐卡在构图、色彩搭配、画面层次等方面的特点和技巧融入到刺绣技艺中,我用两年时间专门学习绘画唐卡,这两年的唐卡绘画学习使我的唐卡刺绣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又不同于家传的技艺,达到了新的水平。”米玛次仁说。到2001年,米玛次仁自立门户,开设了直孔刺绣唐卡作坊。他共收了8名徒弟,原来他经销旧货的店面改成了刺绣唐卡制作销售店。这些年里,他的爱人洛桑卓玛也将唐卡刺绣技艺学得炉火纯青。米玛次仁夫妇二人在拉萨刺绣唐卡,就地用锦缎装裱后送到大昭寺(JoKhang)等寺院开光加持后再销售出去。那几年,各地游客和信徒到米玛次仁的夫妻店里选购精美的刺绣唐卡,也能现场观摩制作过程。通过客户在网络上的传播,夫妇二人及其直孔刺绣唐卡的名声逐渐扩大,很多客人或慕名而来或通过网络选购,生意日渐兴旺。

“我有了心爱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孩子,生意也很好。可是我知道自己不甘于现状,又恰逢这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我的内心在默默期待。经过将近四年安稳的生活,第一笔高额订单来了,我的生活从此改变。”

2004年初,一位活佛找到米玛次仁,这位活佛计划订制一幅大幅唐卡捐赠给位于拉萨堆龙德庆(DoiLungDeChen)县境内的羊八井寺,希望由米玛次仁制作。经过洽谈,活佛留下了24万元。他们之间没有签订具体的协议书,只是米玛次仁写下收据并按照活佛的要求在收据上注明唐卡主体画面为释迦牟尼师徒三尊和格举派诸神灵,而就唐卡的大小尺寸规格、材质、交付时限都未作任何规定。米玛次仁在收款单据上按下红色指纹后就开始着手设计。“设计、构图、绘制微缩草图,不满意就撕掉,再设计、再绘制微缩草图,我不记得画了多少张草图,只知道设计草图和制作规划首先要让自己完全满意。在拉萨哲蚌寺(DraiPung)、色拉寺(SeRa)和日喀则(ShiKaZe)的扎什伦布(TaShiLhunPo)寺展出巨幅唐卡时,我都放下所有的事情前去瞻仰,每次都从无数的角度去观察,还要仔细观察这些轨固的材质、尺寸、缝制方法。16个月后我终于拿出了设计草图。”

按照草图,这幅唐卡长约120,宽约85,分成五块拼接而成。画面主体是释迦牟尼师徒三尊,加上藏传佛教格举派鼻祖玛尔巴(MarPa)译师、米拉热巴(MiLaRaiPa)、塔布拉杰(DagPoLhaJe)等历代师尊及神灵、佛塔、各种动物形象共近五十个形态各异的形象,仅释迦牟尼的耳垂就有两米长。全部采用绸缎制作,画面整体为堆秀唐卡,菩萨与人物的眼睛用锦丝刺绣而成,使眼睛更加传神。与传统唐卡上不留作者署名不同,米玛次仁在唐卡上分别用藏汉两种文字缝制署名。他将这幅唐卡命名为直孔嘎举金锦宝串唐卡,他希望能把这幅唐卡做成世界上最大的唐卡“这些年来,从新闻报道中不断得知国外一些地方不断有区域冲突、局部战争和自然灾害发生。我认为归根结底这都是不和谐的产物,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和谐造成的。佛陀教会人们怎样营造和谐,懂得包容、对彼此的尊重、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我希望通过这幅巨大的唐卡传播和谐理念,呼吁世界安宁,减少灾难与无辜生命的死亡。”米玛次仁说。

为了静下心来,安心地制作唐卡,米玛次仁撇开家室妻儿和稳定的经营收入,投入活佛留下的资金和家中所有的积蓄购置丝绸材料,带着8名学徒回到了奇玛卡村老家,全身心投入到巨幅唐卡的制作中。正所谓好事多磨,在制作这幅直孔嘎举金锦宝串唐卡的近十年的时间里,米玛次仁经历了诸多坎坷。因为资金短缺,他四处借钱支付材料款、学徒们每月1800元的工资、为学徒们提供吃住保障,在拉萨的两处房产均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当资金确实难以为继时,他也曾向定制唐卡的活佛和羊八井寺提出请求,希望那位活佛和寺院帮助他完成唐卡的制作,却遭到了拒绝。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冒险借民间资金。2011年冬季,他投入65万元新建的560平米的唐卡制作厂房顶棚被风刮去。在夏季,泥石流冲击厂房,墙体倒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同样,从那时到最终完成制作的九年零八个月时间里,米玛次仁也获得了多方的帮助支持。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专项保护西藏非遗代表作,政府的举措给米玛次仁带来了希望和信心。2008年,直孔刺绣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他的一幅作品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藏馆展示品。20116月,政府的帮助下拿到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贷款只需还本金,利息由政府来还。直到现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相关部门正在努力为米玛次仁的巨幅唐卡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申报工作。十年来,他的爱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从刺绣唐卡销售店的收入中仅留下母子四人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外,全部收入投入到唐卡的制作中。奇玛卡村和邻近各村的村民不仅无偿投入劳力,帮助他建造了学徒宿舍和制作厂房,各家各户还送来些许糌粑(ZamPa)、酥油、土豆、萝卜、牛羊肉等,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并鼓励他和学徒们克服困难,完成唐卡的制作。在他面临资金短缺,工作难以为继的时候,墨竹工卡县领导送来20万元资助款以解燃眉之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地政府已拟定修建直孔刺绣唐卡工艺制造厂房,由政府提供建厂用地、资金和一定的前期经费,依托全新的平台把直孔刺绣唐卡发扬光大。米玛次仁说:国家高度重视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当地各级政府正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所应当做的就是把这门手艺发扬好、传递好,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