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缝制信仰,为世界的安宁祈祷(图)

来源:中国日报西藏记者站
2013-04-02 14:49:00
分享

穿针引线,缝制信仰,为世界的安宁祈祷(图)
米玛次仁这些年因为辛劳消瘦了很多,也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但每当谈起“直孔嘎举金锦宝串唐卡”依然精神矍铄。(达穷 摄)
穿针引线,缝制信仰,为世界的安宁祈祷(图)

20岁的念扎是米玛次仁的学徒之一,他初中毕业后曾在职业学校学习唐卡绘画,刚学会唐卡线条绘制的时候因为家里劳动力的需要辍学回家放牧牦牛。学徒们都称来自牧民家庭的念扎为“牛仔”念扎。 “因为我的心无法总是和牦牛在一起,就执意请求父母送到这里学习唐卡刺绣。在这里,我将随师学习堆秀唐卡、刺绣唐卡、绘画唐卡,成为一名唐卡制作大师。我相信能超过老师。”(达穷 摄)

2013年即藏历第十七绕炯(RabJong)水蛇年新年是堆绣唐卡制作者米玛次仁(MigMarTseRing)近十年来过的最为隆重的新年。这不仅是因为他花费近十年制作的堆秀唐卡直孔嘎举金锦宝串唐卡最终制作完成,而且是因为米玛次仁对这幅高120米,宽85米,绘制面积超过一万平米的巨幅唐卡未来的归宿做出了决定。“今年的藏历新年是十年来我过得最快乐的新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十年辛苦制作的巨幅唐卡在年前圆满完成,而且我已经下定决心将唐卡交给羊八井(YangPaJan)寺,请僧人喇嘛念经,为这幅唐卡开光加持,供来自国内外的信徒游客瞻仰,祈祷世界和谐、人间安宁。”

唐卡(TangKha),也称为唐嘎(TangKa),是在距今1300年前的吐蕃赞普(ZanPo)松赞干布(SongZanGamPo)时期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按唐卡绘制的材料分,分别有绘制在纸上、棉布或丝绸上以及皮革上的唐卡,按照绘制方法分类可分为绘画唐卡、刺绣唐卡和堆秀唐卡三种。按照绘画风格又分为门露(ManLug)派、钦孜(KhyenZe)派、噶玛嘎指(KarMaKarDri)派、奘指(ZangDri)派即新式门露派等若干流派。绘画颜料通常用矿物质、植物颜料调制。而更多的唐卡是以棉布为底板,首先选用上好的棉布缝于绘画用的木框内,在棉布上均匀涂上皮胶汁晒干。之后在石磨盘中碾磨白色粘土,粘土磨得极为细腻后再与皮胶汁涂于棉布上,填满棉布经纬格,使其平整并具有一定硬度与密度。然后用熨斗将棉布前后熨平使其变得更加平整光滑。在棉布底板制作完成后再绘制线条草图,最后用矿产颜料绘制的卷轴画便成为唐卡。常见的唐卡由美龙(MeLong)即画面、周边锦缎装裱(GovSham)、画面与锦缎装裱中间的强森噶玛(Jamsemkarmar)即红白两条线、黄色真丝面罩(ManZaShalKheb)、唐昕(TangShing)即轴木、唐铎(TangTog)即轴木两端的金属顶套组成。以锦缎作为制作材料的堆绣唐卡称为轨固(GoiKu)也称兰唐(LhanTang)。唐卡的绘画内容涉及藏民族的宗教、历史、藏医药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以宗教题材居多。唐卡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信仰的载体予以珍藏、供奉。因为唐卡艺术的精美,更因为绘制唐卡的过程中承载着藏民佛教徒对佛的信仰,唐卡制作者受到人们的尊重。

米玛次仁的家乡奇玛卡(ChiMaKha)村位于拉萨以东百余公里的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MalDroGongKar)县尼玛江热(NiMaJangRa)乡境内。那里与西藏著名佛教寺院直孔梯(DriGungTil)寺隔山相邻。格举(KaGyv)派是藏传佛教第二大教派,格举派又分为四大分派和八个小派,直孔格举(DriGungKaGyv)是格举派的重要教派之一,直孔梯寺既是直孔格举派的主寺,位于该寺西侧山坡上的天葬台也是拉萨地区方圆数百公里内最为著名的天葬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