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朝阳产业调整经济结构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文化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地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推进文化与旅游、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山西省正在推进文物、文化、旅游、商贸的深度融合,集中打造北部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山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全面带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深圳市将科技、创意、商业模式等交融整合为一体,“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腾讯、华强等一批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
安徽将文化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个新的战略支点。儿童漫画书《虹猫蓝兔七侠传》上市仅3个月就创造了1500万册的销售量,被业界称为“中国原创动漫走向产业化的标志性出版物”。
湖南将文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湖南卫视收视率长期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出版成为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在北京、江苏、深圳等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速,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中新的支柱产业,使原有的经济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同时,文化会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促进了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2011年,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国产网络游戏备案585款,同比增长超过200%。
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5%。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主要目标。
发展无止境,探索无终点。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白瀛、粟灵、叶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