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万的创业激情,是因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每个农户拥有了林权证,而森林重庆战略所带来的扶持政策,又让刘远万备感信心。
“造林绿化以前是职能部门孤军奋战,现在则是多元化主体一起上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重庆战略带来的优惠政策和积极信号,则使市场的杠杆作用充分显现出来。”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声斌告诉记者,一年多时间,全市投入森林工程的社会资本达34亿余元,除林农之外,全国各地共100多家知名企业投入到重庆森林工程建设,在农村广建基地林、苗圃或从事林产品加工。
声名远播的森林重庆战略,使境外资金同样嗅到了其中的含金量。今年,英国阳光集团与潼南县签订了投资21亿元,建立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的投资协议。香港理文造纸公司则落户永川区,仅一期工程就投入7亿元建立10万亩原料林基地,计划年产纸浆45万吨。而在2008年以前,投入植树造林或林业的社会资本可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眼下,全市陆续涌现出一大批规模造林的社会投资者。仅在丰都县,规模造林1000亩以上的大户就达220多个,其中5000亩以上的有5个。“除渝中区以外,每个区县起码有5个以上的造林大户。”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杨明兴说。
一根竹、一桶油、一盘果、一朵花、一杯茶———在农村战场,各地以产业促造林的思路,形成了竹子、油茶、柑橘、金银花等一批基地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善的现代林业产业。城市森林工程的急速推进,带动了苗木产业的井喷式发展。记者在璧山县来凤镇看到,由市园林局投入近1000万元打造的苗圃基地,已经彰显出苗木生产、休闲旅游、科研培育、苗木超市等功能,周边一批原来小打小闹的农户,也纷纷增大投入,成规模地租赁土地种植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