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期的我深深感受到,当时无论在乡里或者在城里,父老乡亲们一提起先祖,大家都很尊敬爱戴的说:“你爷,窦举人,可是个大善人,民国18年,21年大旱年馑,他可是救了许多人的命啊,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十、为国育才,创办学校
辛亥革命老人窦应昌先生故里碑
遵祖训,专事文教业。先祖常以兴学为己任,每言“为国育才,乃百年大计,一息尚存,此志未敢或懈”,“大计百年成,贤才宜早树。”1928年,先祖为继承中山先生遗志,捐资于宋村村西严家堂菩萨殿筹建了“中山小学”。委托严进轩办理具体事宜。20世纪30年代,杨虎城主陕,聘请先祖应昌任陕西省政府顾问。先祖已年近古稀,面对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常自言自语:“我上不了战场,我办学,我教书”。捐地、捐款(用书写润笔之积累)。在本村创建诚敬小学(宋村小学),不遗余力。这期间,于右任、杨虎城也各捐一百元大洋。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先祖门生刘子英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知道老师的晚年主要是师弟窦裕庆养老送终的。后来,他从加拿大给我叔父寄来200美金以表感谢慰问之意。我叔父是凤翔县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就将这200美元换成1800元人民币,1984年捐给宋村小学维修了课桌课椅,给家乡教育事业增砖添瓦。并在学校大门内照壁上,书写了邓小平的做“四有新人”语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1984年,1800元对于叔父来说可是个大数字,尤其是家在农村,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但是他全部捐给了学校。我的叔父是继承了先祖为国育才的风范和品德。2007年爱国台商王永庆捐巨资,家乡父老乡亲积极的捐助、地方各界亦支持捐助,在村委会刘宝田、岳召明(网上得知)的具体领导下,于2009年竣工建成一座比较现代化的三层教学大楼,改名为:明德小学。现在的明德小学已是一所有规模,有较高质量的完全小学。1994年,先祖门生刘子英谨议,弟子窦裕庆书。在宋村小学广场敬立纪念碑。碑文正面书:辛亥革命老人窦应昌先生故里,1994年5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高元白敬题。以此纪念老师教书育人,投身民主革命之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当我知道宋村小学改为明德小学后,不假思索的说:“宋村小学这个名称好好的,为什么要改?我儿时念过《大学》,只是口读而已,仅知道明德就是明事理。活到老,学到老,迈年我再重新学习了《大学》。“明德”二字取孔子著《大学》一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意新民),在至于至善”。《大学》教人的目的,在于让人明白仁、义、礼、智、信的含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革新,除恶扬善,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修身(个人修养到至于至善)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改校名这个主张是王永庆老先生的想法?还是我们县或村镇哪位高人的主意?真正高水平,令人敬佩。
在建明德小学教学大楼的过程中,村委会还为乡亲们在学校附近开辟了文化广场,建有花坛,绿树成荫,安装了漂亮时尚的路灯,平整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向西直达灵山景区,向南西凤酒厂,近在眼前,还把先祖门生刘志英给立的纪念碑维修一新,宏伟大气。村上父老乡亲珍惜保护,视为一大文化遗址,教育后代。学校附近居然成了我们村的一个亮点,南来北往的人们路过此地顿足,停车看一看学校外貌,围绕纪念碑,看着,议论着,称赞“凤翔真是个出人才的好地方”。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出了六个博士,研究生14名。大中专以上260多人,举人故里,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