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参加辛亥革命
1911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发生在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的专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开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河。
在武昌首义胜利的影响下,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独立,湖南、陕西两省首先响应独立。陕西凤翔府也不例外,革命军民破城而入处决了府县官员,宣布西府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给予武昌首义和陕西省辛亥革命以重要支持。先祖应昌在1911年10月凤翔起义后加入同盟会,当时地方政务由李逢春、窦应昌、刘治洲、王丕卿等人支持负责。
孙中山1912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先祖应昌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二、三期常会,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从此在孙中山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国是、政务,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天下为公为远景,成为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竭诚作人民公仆,奔走于京、津、沪、穗各地,执行孙中山的指令并开展各项革命活动。不顾个人安危,历经了讨袁、护国、护法、拒贿拒选、北伐等无役不往。为实现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奋斗目标而战斗不息。
三、讨袁护国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民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武昌起义以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新工具,让他掌握军政大权以镇压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了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派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权掠夺革命果实。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为了防止新生的共和国遭到内战或外国军队可能的入侵而夭折,为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孙中山革命派被迫向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绝对赞成共和,遵守《临时约法》等,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同意了革命派提出的条件。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不顾个人的得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表面赞成共和,实际上加紧专制独裁统治。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刺杀宋教仁,控制内阁。军事上,向列强“善后大借款”,作为袁世凯对内镇压革命的军费。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窃取大总统职位,达到目的以后,下令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连任无限期,下一任总统由现任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但可以终身当总统,连他的子孙也可以世袭终身当总统。至此,袁世凯已将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这期间,先祖应昌和维护《临时约法》的国会议员一道,毫不动摇的与保袁势力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先祖指出:刺杀宋教仁是袁世凯武力镇压革命派人士的开始。“善后大借款”就是出卖国家主权,袁世凯接受的“二十一条”就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废除《临时约法》,就是废除民主共和制度。我们从《临时约法》跟袁炮制的《约法》内容比较,非常清楚地看到袁的《约法》,是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皇帝一样的权力,这就充分暴露了袁世凯要当皇帝的野心。为了尽快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换取帝国主义支持。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成为扶助袁世凯做皇帝的条件,袁世凯几乎全盘接受了这个卖国条款的全部要求。
凤翔县柳林镇宋村明德小学附近文化广场窦应昌先生纪念碑
1915年12月,袁世凯封建复辟,当上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孙中山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后,发表《讨袁宣言》指出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表示“誓死戮此民贼,以拯我民”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辛亥革命老人王丕卿说:“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篡夺政权,妄想称帝,利欲熏心之官僚政客,劝进拥护者,比比皆是,而应昌站定政治民主之立场,毫不动摇,愤然离京,联合同志通电声讨,伸张民意。”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举国一致反对,当年年底,蔡锷将军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军。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1916年3月,他被迫取消帝制,还企图保留总统的职务。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反袁风暴空前高涨。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是“天意、民心”,真是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辱。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浩浩荡荡的民主共和大潮中彻底被埋葬,这说明了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