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文化旅游
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关系
2011-03-17 09:59:03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结合

任何社会中有生命力的文化,都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文化。虽然它尚处在不断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但它在现实中实际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有的精神家园,并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其主要根据之一,就是它实现了文化的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或者说它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有机统一。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当代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如“两手抓”的辩证法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都蕴涵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精神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当代中国,我们所要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既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又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民族精神中的基本美德,如明礼、诚信、廉洁、勤奋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长期形成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的凝结,它们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走出对文化构建中现代性与传统性认识的一些误区

文化是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容易给人们的认识带来困难,甚至会导致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会影响人们对文化建构的理解和实践。

现代性与传统性在时空上的先后往往给人以错觉,仿佛现代文化代表着先进,传统文化则代表着落后。其实不然。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有具体的社会内涵和价值取向。不能断言凡是传统的都是好的或者都是坏的,同样,也不能断言凡是现代的都是好的或者都是坏的。传统文化并不都是死文化。现代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判断一种文化的优劣必须依据它的社会内涵和社会功能。我们大体可以通过一定社会制度对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来从总体上评价一种文化是否先进,但这并不能代替对特定文化的具体分析。因为,这些文化的具体因素中还存在着一些积极和消极并存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民族在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外来的现代文化中,应避免不加分析、不加改造地盲目继承或盲目引进。在现实中,不乏对传统文化的过度热捧和对现代外来文化的过度崇拜。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缺乏时代感,对待外来文化的认识则缺乏民族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使传统文化转化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基础和共有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不能简单地拿来,而要经过提炼、加工、整合。同样,我们要从国情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和积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充分体现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继承与超越、连续性与飞跃性相统一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和认真处理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关系,真正做到弘扬优秀传统,吸纳现代文明,彰显时代精神,从而进一步筑牢我们的思想基础,培育我们的精神家园。(郝立新执笔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版”医改十项重点工作看点解读
我国已有2880万高技能人才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