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区域如何划定
这样的形势下,规划聚焦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首先向污染最为严重地区开辟战场。
规划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面积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
规划编制技术组成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说,在重点区域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规划范围所涉及的13个重点区域是我国东、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污染最为严重的代表性区域。
赵华林表示,将这些区域划为规划范围,突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对接公众切身感受
明确质量改善、污染减排两类目标,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数字明晰,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5%
为何提出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不同于以往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根本目标,规划首次提出了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导向,并将公众最关心的PM2.5纳入指标体系。在京津冀等地区,对PM2.5提出更高的要求。
赵华林表示,长期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根本目标,与公众的切身感受并不完全一致。这部规划以解决公众最关心的大气环境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是一个突破。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认为,规划总是要以环境标准为基础,而环境质量标准也将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完善。这部规划很好地反映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进步。
PM2.5降5%,目标高还是低
对于公众最为关心的PM2.5污染,规划明确,到2015年,重点区域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复合型污染严重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目标合适与否?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说,所有指标都经过科学测算,充分考虑到了目标需求,实现的经济、技术手段及可能性。
考虑到一些重点城市超标严重,这个目标是不是又太低了?张远航表示,虽然三大区域的控制目标比其它城市仅提高了1%,但这就意味着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20%。“这是个很艰难的目标,也是积极而现实的目标。”赵华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