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党政机关收到一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情况自查登记表》。包括车辆类型、购车时间及价格、资金来源等信息均在统计范围之内,经单位一把手和纪检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登记入册。
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分为动员部署、清理纠正、重点检查和建章立制等4个阶段进行,此次专项治理的时间是从4月下旬一直到今年年底。目前各省市按照中央的部署已经基本进入公务用车自查自纠阶段,此次统计不允许遗漏、瞒报,在6月底前确保100%的车辆登记,填表造册,彻底摸清车辆总数。
这张公车自查登记表折射出什么问题?公车改革过程和结果如何才能让公众信服?中央台记者就此专访了有关问题专家。
这次统一的公车登记工作,是中纪委联合相关部委共同抓落实中央政策的步骤。那这仅仅就是一张登记表吗?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李成言主任表示,这是一项必要的前提工作。
李成言:这一步就预示着改革已经启动了,就预示着下一步要摸好底数之后,就要拿出一个具体的政策。这个改革到底怎么搞?是必要的前提准备工作。
下发这样一个登记表,目的就是要摸清党政机关到底有多少公车。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丁兆林说,这恰恰也反映出我们政府财务体系的不完善。
丁兆林:本质上来讲,我们的政府体系如果说他对自己有多少公车心里是很清楚的话,这张表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意思是我们的财政体系花出去多少钱来买公车,我们的政府体系并不太清楚,需要用这样的一个表来从新确认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公车。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财务体系的不完善。如果财务体系完善的话,这张表示没有用的,只要把财务体系调出来,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车?自然就清楚了。
登记表表发下来,大家要如实填写,经单位一把手和纪检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最终数据要登记入册,然后进行公示。公示到底是给谁看?李成言主任表示,不管是媒体还是百姓,还是同级别的官员,都有权利对这次公车的改革进行监督。
李成言:主要就是对这次登记的监督。如果你造假,群众眼睛是亮的,他们一定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能够客观的反映上来。如果你登记完了搞一个暗箱操作,不搞公示的话,任何事情的解决你只要公布,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处理平台和起点以及后续结果。不公布大家就没办法监督,暗箱操作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这张公车自查登记表格,标志着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已经从动员部署进入到清理纠正阶段,6月底前必须完成。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长,那么最终我们看到的公车自查登记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吗?丁兆林认为,后续行动是关键。
丁兆林:如果说没有把后面的后续举动能够跟上的话,这次的自查,看起来就显得有头无尾。真正要动真格的话,这次的自查表,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如果自查表没有真实的填写,你就要进入第二个程序,通过查账的方式,把你违规操作的行为还有蒙骗的行为共同进行双重治罪。这时候你会发现,如果有了第二步更严厉的惩戒,让这次的公车登记才有了真正的让人信服的层面。
丁兆林还表示,内外结合的监察体系,可以让公车改革的过程和结果更让人信服。
丁兆林:如果真正要让公车改革,必须要加上一个外部的监察体系。需要在政府之外的机构,比如说,司法机构,人大,媒体,其他的群众举报这样的体系。把外部监察体系共同和内部监察体系合起来,才会让我们这次的公车改革,或者说公车的审查看起来是严肃认真的。如果没有外部检查体系的话,仅仅是内部监察体系,无论后面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人们的问号依然不会消除。
新的标准并没有把公务用车彻底卡死,如果党政机关确需高于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或者配备更新越野车,只需按照规定报公务车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开了这个口子,会不会成为公车改革后的隐患呢?李成言主任认为,这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李成言:凡是特殊用车的,一定有标准,一定有部门的需要,岗位的需要,绝不是因为一个官员权利高低来需要的。不要怕,因为第一次改革永远不会马上到位,完全到位。这些扣子开了不可拍,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启动这次改革,能不能摸到一个底数,我们到底有多少公车?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改革非常重要。
来源:中广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