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自嘲“悲催族”,奋斗“在路上”
2011-05-24 17:11:1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专家点评】大城市应创造条件变“悲催”为“欢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悲催”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心态,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态,比过去的“北漂”更能感动人。

“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这类‘荡来荡去的人’,他们一方面在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一方面自己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两个地方都没有太强烈的归属感。”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说。

“‘悲催’里既有对工作条件和收入的不满意,也有对房价物价上涨的无奈,既是一种自我调侃,也是一种渲泄。总之是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夏学銮认为,造成这种心态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

而对于网络上的“悲催”情绪,夏学銮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心理渲泄的成分,其实这些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积极、乐观的,要注意不要把网络上自己标定成弱势的消极心态“日常化”。同时,政府部门要对社会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们体会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获得的好处。

顾晓鸣建议,应在高校加强择业和择居的指导,帮助他们作出最优选择。“不仅仅要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清楚地了解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还应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适合居住的城市,并帮助他们为此做出准备。”

专家还建议,应切实将降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降低户籍门槛,为人才留下来、为年轻人的奋斗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社会能解决好这些年轻人的心中隐忧,再加上年轻人本身就蕴涵着的巨大奋斗力和创造力,“悲催”必然变“欢颜”。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最高检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至今批捕220人
拉萨各族各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