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自嘲“悲催族”,奋斗“在路上”
2011-05-24 17:11:1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记者调查】“悲催族”:为理想而艰难打拼在一线城市

针对网曝“北上广悲催族”的现实状况,“中国网事”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了实地调查。

——广州:怀揣梦想,“悲催”不“悲观”

“阿东”两年前在广州某高校物流专业大专毕业。一直有大都市情结的他,希望通过打拼在广州站稳脚跟。“阿东”先后在广州换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保健品的,月收入约1000元。后来先后跳了两家物流公司,收入基本靠业务提成,平均每月2000元左右。

为了节约生活成本,“阿东”最早租住的是广州最便宜的城中村农民房,里面全是“握手楼”,楼与楼间的距离窄到两户人家隔着窗户可以握手。“阿东”住在农民房的顶层,房租每月400元,四五个人合租两室一厅,没有空调,夏季最热的时候靠在地上浇水降温。

“阿东”说,城中村环境很脏,路是黑的,经常看见老鼠,治安不好,朋友住的地方被撬过两次门。

“别人是朝九晚五,我是‘朝七晚七’。”工作之余,“阿东”利用业余时间自考了物流专业的本科文凭。

“现在物价上涨得很厉害,没有存款,买房、结婚什么的根本还不敢想”。“阿东”说。即便如此,他也暂时没有回家乡韶关新丰县的打算。“我看准了物流这一行,广州机会比较多,家里机会少,我相信在这一行坚持三五年必然有收获,我也相信凭自己的努力可以留在广州。”

——北京:用辛苦奋斗,图扎根安居

29岁的“黑匹诺”来自山东。2006年在吉林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加入北大考研族。“自从出门读书,与老家的环境已经有将近10年的脱节,生活习惯、生活观念都不再适应。老家毕竟不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没有更好的机会。我们就是类似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夹心人,是夹缝中间的状态。”

“黑匹诺”目前在一家行业类杂志做编辑。今年初开始,他和女朋友在北京南二环附近陶然亭一带的老旧小区租了一套房子。他说:“房租每月2500元,因为是老旧小区,物业费便宜。可现在菜市场的菜价也涨起来了,进一趟超市就得花一笔钱,压力有点大啊。”

“黑匹诺”的女朋友每月收入3000元,而他除了编辑工作外,还经常接一些外快。在有兼职可做的情况下,他和女友的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

“攒钱就是为了买房,房子是最大的负担。”“黑匹诺”说:“买不起中心城区的,我打算在南六环买。真希望房价能降下来,同时国家给年轻人一些适当的优惠购房政策,实现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或许国家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能给我们希望。”

——上海:职业发展前景宽,追梦大城市

阿星来自江西,从事建筑行业,曾在南昌实习,后来还是选择了上海。“不说回老家,就说回南昌,我现在从事的行业市场非常小,不仅收入低了很多,几乎难以有职业发展前景。”阿星在南昌实习时收入每月500元,正式入职才1000元。

“在上海,像我们买房晚的,基本上是一个人的工资供房贷,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每个月基本上没有‘余粮’。”阿星说,“我和太太到了要小孩的年纪,但是觉得压力很大。”

“如果回江西,物价也不低。商场衣服不仅标价贵、款式老气,连打折都很少。在外面吃饭也不便宜,有些地方吃个午餐盒饭也得十几元,不比上海便宜。”阿星说。

“虽然要从内心真正变成上海人很难,但确实是回不去了。”阿星坦言,“既然已经做了不回去了的决定,那就要好好地奋斗下去,年轻的时候辛苦点,以后一定会有回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最高检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至今批捕220人
拉萨各族各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