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每天全卖场大概有70多万个商品在卖场进行陈列,就是以一个员工每天可以张贴数量大概在4000到5000个左右的这个工作量来看,在没有销售、没有标价、没有补货的前提下,这个工作需要20个员工在七天之内才能去完成。以我们一家店的员工,每个月需要增加,就针对增加价签这一块每个月需要增加大概就在3.5万元这个水平,一年我们整个店针对这一块支出大概在50万左右。
一笔账算下来,因为贴价签,1家店1年人员开支50万元,大商超市的10家门店一年就要多开支500万元。此外,超市方核算出每家店每个月因为粘贴价签增加的物料成本包括价签机,称纸,墨盒,价签机的折旧,每家店每个月因为粘贴价签增加的物料成本约15.2万元,一年算下来182.4万元。在不改变企业利润的前提下将那些成本均摊到商品上,平均每件商品预计会涨价0.18元左右。
李园园:这样的话1毛8会附加到商品的上面,这个部分肯定由消费者来买单。
于是在郑州的丹尼斯、世纪联华、家乐福、大商超市在上交了罚款之后,这4家超市经过协商联名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家计委8号令的紧急报告》,希望政策制定部门能对2000年国家计委8号令中的条款做出修改,那份报告一时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李园园:超市发展那么快,确实做不到按条例上规定的,商场10万多个商品一个一个去贴的这种情况,因为刚才我讲了,如果去贴,我们也能做,但是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对于商品的损耗也非常大,结果是我们商家和供货商是承受不起这种损耗。
主持人:标签贴还是不贴,超市也算了一笔大帐,如果贴标签,就要把各种人工成本、物料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这样的解释,赵正军也表示认可。但是他坚定地认为,无论超市给出怎样的解释,都应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这听起来也没错。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能接受呢?
在国家发改委的那份通知中,除了不再要求商家必须张贴价签,还特别强调在商品陈列柜(架)处,经营者应当区分商品种类,按照相关规定标明价码,同时采用条形码、电脑查询、电子显示屏等灵活便捷的方式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那么使用条形码等手段是否能代替胶粘标签呢?
王宝新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委员
王宝新:因为一个是现在的价格已经输入到电脑里面去了,作为普通的、员工层的是修改不了的,不会说出现员工把这个价格改掉了,改掉了外面改不了系统,收银的时候是按系统、按扫描之后的系统自动产生一个价格,这一块已经从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
那么目前超市普遍使用的条形码,能否起到完全替代价格标签的作用?对于这个疑问,众多大型超市认为,商品上的条形码作为同类单品的唯一识别码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已经达到了价格标签一样的目的。
售货员:这个价签上面打的都有条形码,所有东西都是,像7899这也是7899,都是能对应的,顾客一看,东西就在这放着,10.09元,我再看一下,特别有经营的顾客可能会看一下,7899,就拿这个肯定是对的。
对此,一些地区的执法部门也有着与超市一样的观点,认为只要经营者按要求明码标价,不粘贴胶粘标签也是可以的。
辛光林 河南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社会监督室主任
辛光林:如果你明码标价做的好,就是一货一签,货签对位,商品摆放非常有序,消费者已经可以有他的知情权,不需要再贴这个,非要通过价格标签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在不少消费者那里,以上说法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同。有人认为条形码只有专用机器才能读懂,条形码的价格信息对消费者来说是隐蔽的,起不到价格标签明码标价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出现了不少商家价格欺诈事件,条形码正是价格欺诈的主要工具。
人民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光建多年从事价格研究工作,对于这个争议,他认为条形码和价格标签两者并不能等同。如果一样的逻辑能够成立,那么所有商品上什么信息都不用标注,都储存在条形码里让读码器读就可以了。
徐光建 人民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
徐光建:实际上价钱和条形码是两码事,条形码为了结帐,为了结帐使用的,消费者买东西,没人看条形码,看不懂什么意思,我们买东西几乎百分之百看的价格标签,而不是看的条形码,条形码我们说在机器上划一下而已,所以条形码是不可能也不应当替代价格标签,所以价格标签是给消费者价格信息,应当说是唯一的东西,唯一的一个方式
对于如何确保消费者权益,徐光建认为,在新的政策要求下,应该进一步要求商家安装大量的扫描器,为消费者查询真实价格提供方便。
徐光建:我去年在美国一个城市生活了两三个月,在买东西的时候,像著名的大超市,就别说大超市了,很多中型超市都有很多扫码器,特别是服装有的时候价格搞不清楚,也不知道究竟上面标签,看不清楚降价多少钱,贴好几个,搞不定哪个是准的,那么怎么办?里面都有条形码,在扫描器上一扫,立刻出来多少钱,这个给消费者提供很大的便利。
对此,打假人赵正军也表示,在他投诉的超市里,没有见过什么价格查询设备,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而记者在多家超市都没有找到所谓的“价格查询机”,更有消费者表示:就算商场有了价格查询机,也不可能把每件商品一一核对,所以对于那些在不具备查询价格条件的商家,张贴价签还是可行的。
徐光建:如果原来一价一签没有问题,一物一签是可以的,现在很多东西上面没有签了,那就是买的时候,在选商品的时候,看到价格多少钱,比如说一个牙膏十块钱,但是呢拿着东西一走开以后马上就忘了,想不起多少钱,这个时候他要想这个东西多少钱,总不能让消费者到柜台去问吧,那么也浪费很多时间,增加很多负担。
主持人:赵正军和超市之间的论战看上去是超市占了上风。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赵正军和超市之间的论战不仅仅是要不要每一件商品上面都要贴上价格标签,而是商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消费者一个透明公平的购物环境。说白了,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大型购物场所,诚信是生存之本,这和商家的经营成本无关。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即使解决了标签的问题,还会有别的花样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如果有一天,像赵正军这样的职业找碴的人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这才说明我们拥有一个成熟文明的商业环境。要打造这样的商业环境,不光要靠赵正军,还要靠千千万万个消费者。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