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5日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表示,2011年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控将面临攻坚战,更严厉的调控政策或将被迫陆续出台。
蓝皮书认为,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未能有效抑制市场投机性需求。土地供给、交易税费、金融约束等政策工具,往往只针对新增市场,较少触及既得利益。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可能将向存量市场延伸,住房持有环节可能成为未来政策调控的重点。
蓝皮书表示,改革导致既得利益调整,面临多方阻挠,调控政策实施可能出现反复。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将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房地产企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也将直接冲击多套住房持有者的保值增值利润预期。一旦政策调控导致房价实质性下降、房地产交易萎缩、房地产开发下降,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多套住房持有者等利益集团,将对调控政策施加压力,导致调控政策实施出现反复。
5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也表示,如果调控政策出现反复,将引起市场反弹。届时,原有的调控成果将消失,再次调控的难度将加大,市场会更混乱。王珏林认为,调控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调控政策将持续下去。
社科院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指出,如果未来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其潜藏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有可能放大。
蓝皮书认为,遏制投机炒房的最好途径是使其无利可图。蓝皮书建议全面开征房产税,使囤房者待涨无利可图。开征房产税不仅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形成稳定税收来源,也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蓝皮书强调说,土地财政助推了地价、房价,也易使地方政府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应改革土地财政,降低地方政府对短期利益的依赖,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规范土地收益的使用支出,杜绝“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同时,应打击中介公司造假行为。房价上涨、租金上涨、市场混乱,与房屋中介有直接关系。
来源:中新社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