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试飞员张景亭(前)、杨耀坐在L-15高级教练机中挥手。新华社记者 壮锦 摄
【镜头三】
“对家人的亏欠,每个试飞员都有一箩筐的故事”,因执行任务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李国恩说,“别人觉得不可理解的事儿放在试飞员身上都是正常的。”而在家人面前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指着电视画面里或者天上的飞机,告诉他们这些飞机都是我第一个飞出来的”,李国恩笑着说。
对家庭,试飞员亏欠的太多,“对家人父母,我们只能是忠孝难两全。”
说得一口东北话的陈加亮是位地道的江苏人,17岁来到东北,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几年前,他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病危,但任务在身的陈加亮不得不辞别。而当他执行完任务回到家,迎接他的只有母亲的遗照。陈加亮至今回忆起这一幕还会哽咽。而就在采访时,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毕红军的岳父正在住院,但是要执行试飞任务的毕红军却只能把照顾老岳父的担子交给家人。
“又是军人、又是党员,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王文江说,就在一年前,他因到国外执行带教任务感染疟疾,血小板只有正常人的1/3,医院连发3次病危通知。而邓友明更是创下一年将近300天在外执行任务的“纪录”。
试飞员是许多民航企业梦寐以求的人才,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企业给雷强、张景亭等开出了数万元的月薪,他们却选择了坚守。“国家、部队培养了我,再想想我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肯定不能走。”张景亭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