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上海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首次向媒体开放

2012-10-12 13:25:46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食品安全事故牵动人心,却往往突然爆发,监管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过得硬吗?昨天(11日),市食安办联合市农委、质量技监、工商、食药监管、公安、卫生等十几个部门,开展全市性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综合演练,并首次向媒体开放。尽管演练是虚拟的,但记者在现场仍感受了一把食品安全监管的“生死时速”。

昨天13时20分,市食安办接到长宁区食安办的电话报告,称从12时起,长宁区中心医院陆续收治50余名病人,均为上午抵达上海的上海申申旅游团游客,11时30分在长宁区浦江酒店用餐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仅仅5分钟后,闵行区食安办也传来消息:80余名来自闵行区海华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中午在工地食堂用餐后,陆续出现了和申申旅游团游客相似的症状,已送闵行区中心医院治疗。与此同时,市食品安全举报受理中心的来电又“热闹”起来,有市民举报,称有近百人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正涌向长宁和闵行区的中心医院。

一起疑似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正在发生。14时,位于柳州路上的市食品药品监督所立刻成了临时指挥部,通过先进的“全球眼”网络实时监控技术,“遥控”赶赴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所有的检查过程都能通过指挥部的屏幕进行现场直播,一目了然。

距离第一个事故报告电话不到1个小时,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已赶到医院、旅行社、酒店、建筑工地开展调查,形成了初步调查结果:疑似食物中毒者共135人,虽然来自两个不同的地方,但中午都食用过肴肉和青菜。14时20分,考虑到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有污染食品流入两个区并有扩散趋势,事故被定性为Ⅲ级食品安全事故。15时,市食安办获得批准,随即启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Ⅲ级响应程序。

“罪魁祸首”究竟是肴肉还是青菜?全市食品监管部门兵分八路,一边救治和安置病人,维持现场秩序,一边对肴肉和青菜的来历“顺藤摸瓜”。市食药监局对浦江酒店和海华建筑工地食堂的调查发现,两处的肴肉通过快速检测,均显示亚硝酸盐含量超过200毫克/千克,可能引发亚硝酸盐中毒。农委在青菜的供应方闵行区张小宝种植基地没有发现违规使用农药的情况,质监部门则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肴肉的生产商上海好味道食品有限公司供认,该公司工人在加工过程中,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投入使用。16时45分,经过专家组讨论,判定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生产商生产的含超限量亚硝酸盐肴肉引起的,可以排除由于青菜中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可能。

由于监管部门的齐心协力,从接到食物中毒事件举报到产生初步调查结果,仅耗时约3个半小时。

  实习编辑:范文轩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上海 食品安全 紧急预案 事故应急

精彩热图

福建首对男同志公开结婚

深爱的好莱坞帅哥残成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