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出600元买个学生;没过多久,另一个学校花1000元将其挖走。中考之后正值中职“招生季”,不少中职校校长为“拉生源”大伤脑筋。
“我们不为毕业生的就业担忧,却要为招生问题发愁。”一名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的校长无奈地说。根据相关统计,与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一样,近几年,上海中职校招生情况不容乐观,仅占初中毕业生的三成左右,中职“生源危机”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抢生源、买生源的现象还愈演愈烈。
抢生源“关口前移”
对于中职校来说,抢生源最常见的做法是,等待高中落榜生,“游说”他们进职校。“这种做法太被动了。”一名中职校校长告诉记者,如今,抢生源“关口前移”了,更有效的做法是到初中毕业班“抢生源”。
于是,离初三学生毕业还有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职教生源大战就“暗流涌动”。一些职校校长和招生老师直接走进各大初中,明里宣传办学特色,暗地里却给初中老师“开价码”,每输送一名学生可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好处费”。如果初中班主任能提供全班学生详尽的名单、联系方式、住址等,也能获得一笔不菲收入。如果说有的普通初中,老师动员成绩中等和偏下的学生直接报考中职校尚可理解,但是个别老师甚至放弃教好班,“争”着当差班班主任,就出乎常理了,根子就在于有利可图。
抢生源的另一种手段是地方保护。为了“保护”生源,一些区县规定本区学生不得报考外区中职校,甚至还“吓唬”一些学生和家长,如果报考外区县会拿不到毕业证。一些区县还以规范招生为名,禁止外来的特别是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历史悠久的中专学校到本行政区域作宣传。有的区县教育部门甚至还给本区县内初中学校设定“考核目标”,如果生源外流将承担一定责任。
一名国家级重点中职校校长告诉记者,大家都在抢,你不抢就“被动挨打”了。今年,该校还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招生,“以前招生哪需要专项经费,我们好歹是国家级重点中职校,今时不同往日了。”还有一些学校拨出数百万专项经费,让中介公司代理“招生业务”,将触角伸入江苏、浙江等周边地区,招到一个学生,到中职校报名缴费后,学校会将一年数千元的学费作为报酬付给中介。
“生源危机”从何而来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不少中职校的生存却“步履维艰”,“买生源”只是一部分中职校招生难的极端反映。就连很多就业率高达98%以上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也经常招不满学生。中职校的“生源危机”从何而来?
“初中生源数量逐年减少,是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的最直接原因。”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副校长林国新说,上海今年初中毕业生8.6万人左右,而去年是9.2万,比前几年的12万下降了两三成;从全国范围看,今年全国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减少34万人左右。按国家计划,初中毕业生约四成分流进中职校。如果不招收外地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仅招本地学生,根本完不成计划。
另一方面,从2005年起,国家中职教育实现大扩招,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名,2007年再扩招50万名,今年国家中职招生计划达到820万名。中职校为何扩招?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学生6:4的比例设定又从何而来?职教专家认为,国家设定普职比是调整人才结构的重大举措。社会经济发展,既需智力型人才,也需技术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是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