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供地不“跑偏”
●保障性住房建设直接关系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大局,是政治。保民生,就要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不走样不“跑偏”
年终盘点,国土资源部传来令人鼓舞的信息:截至11月底,今年的保障性住房供地已超过1.34万公顷,占住宅供地总面积的14%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成,保障性住房供地在逐年加大的背景下,今年再创历史新高。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共580万套的目标。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各省份签订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后的安置房,它们直接与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为完成此目标,中央下达了600多亿资金,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为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各省份大都在供地的时序上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土地供应的问题而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
从理论上说,保障性住房供地增加了,必然会促进保障性住房的供应。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均已开工,但从供地到形成住房,毕竟需要一个过程,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从反面看,影响这项政策落实的苗头性倾向却已经显现。
国土资源督察系统的例行督察发现,至少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有的地方擅自扩大保障性住房面积标准,有的甚至扩大到120平方米(套);二是有的地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性质,搞商品房开发。前者势必减少保障性住房供地所惠及的人群,降低保障性住房供地的使用效率,后者则完全使中央的政策变了味儿。此外,有些相关政策的不配套、部门之间的动作不够协调等,也影响这一政策的落实。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日前闭幕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大规模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明年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这一数量接近今年580万套的两倍,任务更加繁重,也表明保障性住房已被提升到一个比以往更高的地位。
保障性住房建设直接关系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大局,是政治。保民生,就要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不走样不“跑偏”,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政府保障和市场供给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业绩不俗,期待明年更给力,建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