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工作法,把群众工作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抓、与民生工作结合起来抓、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抓,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健全完善,群众工作的内容和渠道有效拓展,各级党员、干部在为民办事解难题中赢得民心
进入新时期,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诉求更加碎片化。社会变革加快,势必带来群体利益的再调整,带来一段时期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的增加。一些干部反映:过去的方法不灵了。
是被动等着问题来,还是主动迎着问题上?路径选择不一样,结果必将大不同。
营山县城南镇,过去人称“城烂镇”,下岗失业、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等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百姓怨气重,镇党委干什么,百姓都是反着干。
文建明走马上任城南镇党委书记后,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定期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不当牵手当扶手,坚持参与不干预、引导不包揽,建百姓最期盼的项目,抓百姓最愿干的产业。“城烂镇”变为全国先进。
文建明成功地使城南镇“变身”的法宝,就在于他的“三二”工作法,即“三制”、“三定”、“三教育”,“两下”、“两集中”,其实质,就是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法。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文建明工作法”走出了城南镇,成为全省乡镇党委学习的典范。目前,我省95%的乡镇建立了民情档案,乡镇干部为群众代办事务150余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2.3%。乡镇干部主动定期下村寻问题20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怨、盼”问题36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2.8%。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年来,省委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实施“一本、三化、三支撑”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充分彰显。
以民为本,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短短3年多时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定居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万多户牧民搬进新居,10万顶新型帐篷及10万套、90万件篷内设施、5万台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发放到位。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普遍称赞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贴到了牧民心坎上”。
以人为本,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5年来,我省群众工作更加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全省“十项民生工程”、“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彝区“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工程”、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民生大单”变为“民生大餐”,民生政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取向。
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省委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建立了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2010年,“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全省拉开序幕,1.5万个部门结对帮扶1.7万个贫困村、重灾村。2012年,以进一步深化“挂包帮”活动,参与全覆盖、联系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面铺开。
43万名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结对联户”、7万名干部“蹲点入户”、各级干部“民情通户”、28万名机关干部“服务到户”。接地气,解民忧,惠民生,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干部主动选择和自觉行动,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
眉山市东坡区岳营村村民岳利全就是这个联系制度的受益者之一。他的人生因为一个电话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2年初,眉山市分两次在当地媒体上公布了34名市级领导、131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确保群众第一时间找对人,第一时间反映诉求。
当时,岳利全正发愁呢。因为他看到别人养兔子赚了钱,自己也想养,却拿不出本钱。村里有人拿来一张报纸给他,说:“上面公布了眉山市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你干脆打电话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岳利全给眉山市残联理事长曾乐斌打了个电话,结果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并帮扶他养兔。“今年我养兔的收入估计在8000元左右。”岳利全说。
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5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先后建立起联系群众制度、服务群众制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等制度,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和“春风经验”。是否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已成为我省衡量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了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