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四川力量:引领“两个加快”奋进征程

2012-11-06 15:31:52 来源:四川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省委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特别是选好带头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提升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每每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能冲得出、顶得起、扛得住

四川宜宾出了个春风村。春风村的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加巧干,硬是在石头缝里种出了“金元宝”,闯出了一条艰苦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总结“春风经验”,其核心就是通过选好带头人,找准致富路、帮民解难题、助民奔小康。

从2010年开始,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万村春风行动”。目前,全省已建成“春风示范村”6800多个。2012年,春风村的“春风经验”被写进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并在全省推广。

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5年来,省委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位置,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探索中前行,创新中前进。

以解决 “人难选”、“不想干”、“不会干”、“不履责”和“管不好”等难题为主线,2007年以来,省委相继出台政策,建立健全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大幅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保障、落实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和离职保障等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纵深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有效解决村(社区)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2008年换届结束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一好双强”型占69%以上。2011年再次换届,这一数据提升到81.5%,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农民和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分别达65%、11%和3.5%,比上届分别提高10%、3%和3.2%。

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我省基层党组织加速向各领域覆盖。最新数据显示:5年间,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不足10%迅速提升到62.5%,非公企业党员从6万人上升到18万人;全省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从不到7%攀升到54.7%,从业党员从不足1万人达到16万余人。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从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从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到数十年一遇的洪灾,基层党组织和党组织带头人,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起、“扛”得住,成为带领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加快发展的主心骨。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突如其来。震灾发生后,刘奇葆第一时间作出7条批示,要求党员干部“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震后10分钟,在强烈余震中,省委、省政府紧急会商部署抢险救灾工作;震后1小时,省领导全部赶往6个重灾市州坐镇指挥。地震发生当晚,省委组织部发出《关于迅速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

震后20天,966个受损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全部恢复完善,2593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全部建立了临时党组织,795个因基层干部伤亡造成的空缺职位全部补齐。

震后50天,灾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全部配齐,并为重灾区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班子增配2至3名成员,省委从各个层次、各个渠道选派720名干部到重灾区挂职,抽调4000余名干部和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灾区帮助工作。

危难之际,更显堡垒坚强;地动山摇,方显基础之牢。生死抉择面前,先进与否的本色考验最为直接。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第一时间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以各种方式组织群众、抢险救人。

震后半小时,理县杂谷脑镇党员干部自动集结到镇政府,镇党委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镇243名党员干部立即分头向沟内的村、组突进,2小时内将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安置。

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在危难关头力撑危局。平武县水观乡平溪村党支部,冒着余震召开支部大会通过了3条特殊决议:活着的共产党员不能临阵脱逃、擅自离村;党员必须给群众树立榜样,抢险救人,在危急时刻稳定人心;将本村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的村民列入党员发展对象。在这场地震灾害中,平溪村党支部共救出14名村民,安全转移73名村民。

据统计,在抗震救灾期间,全省有8300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4万名基层干部坚持战斗在一线;基层党组织共组建 “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2.3万个,参与党员138.3万人。当外部救援力量尚未赶到时,从废墟中挣脱死神之手的人们,超过80%是灾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组织抢救和自救互救出来的。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只要党组织在,我们就感到有希望、有依靠、有信心,天大的困难都不怕!”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