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发展
战时,不少华籍居民返回内地。日本投降后,他们纷纷回港,每月几达十万人之多。香港人口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原已减至约60万人,但在一九四七年年底却激增至180万人左右。一九四八至四九年间,中国爆发内战,自国民党政府开始遭共产党挫败之时起,有很多人从内地涌入香港,人数之多,破了历来的记录。一九四九至五零年春,有数十万人移居香港,他们主要来自广东省、上海和其他商业重镇。一九五零年年中,全港人口估计已增至220万人;此后更不断增加,一九七零年有400万人,一九八零年有500万人,一九九零年更直迫600万人,目前则已接近700万人。
韩战期间,联合国对中国实施禁运,本港经济一度停滞不前。其后,由于人口激增,香港不能单靠港口来维持繁荣,于是开始发展工业。随纺织厂相继设立,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兴起。纺织厂逐渐增加其产品种类,至六十年代,已扩展至生产人造纤维和成衣,所输出的纺织品和成衣,占本地产品出口总值约一半。
虽然香港的经济在过去20年逐渐转为以服务业为主,但纺织品和成衣现时仍占本地产品出口总值逾五成。电子制品、化学产品和珠宝首饰也是本港的主要出口产品。
经历多年,制造业的生产重点逐渐由当年简单而劳工密集的产品,转移至今天精密先进的高增值产品。工业家看准珠江三角洲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把生产基地跨越边界向北扩展,营运总部则仍然留在香港。这种经营模式有助推动区内经济发展,让香港蜕变成一个服务中心。
一九六六年,内地发生文化大革命,香港局势日趋紧张;一九六七年更发生连串社会骚乱,使本港居民的生活全面受到影响,经济也暂时陷于瘫痪。幸而骚乱事件在该年年底受到控制,本港得以继续平稳发展。
香港继续发展转口港业务,与内地的贸易增长尤为迅速。此外,香港的旅游业日益蓬勃,交通也大为改善。在地理环境上,香港是内地的天然门户,每年从香港程或过境进入内地的旅客愈来愈多。
为配合各项发展,政府致力改善和增建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道路和铁路,以及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设施,使香港成为现代化都会。新建的公路,令往来偏远地区的交通大为改善,铁路网络也陆续伸展。位于赤角的国际机场更已于一九九八年落成用。
目前,香港约有47%人口住在新界区的新市镇,纾缓了港岛和九龙可开发土地不足的情况。正进行和计划中的工程将继续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香港经济基础日趋稳固,政府能够逐渐增加房屋、教育、社会福利和医疗方面的开支,由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的911亿元增至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预算的1,448亿元。
一九五三年圣诞节,本港木屋区发生大火,约53000名居民在一夜间痛失家园。政府急需安置灾民,于是展开了公营房屋计划。时至今日,本港已有周全的公营房屋计划,提供各类具独立设施的租住公屋和自置居所计划单位。
政府资助房屋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援助不能负担租住私人居所的低收入家庭。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基本责任,是兴建租住公屋单位,让有需要的家庭入住适当而负担得起的房屋,并协助政府维持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于三年左右。
在知识型和全球化经济下,政府在教育方面投放大量资源,以加强香港的竞争力。目前,政府提供免费的小学和初中学额,不足15岁的儿童均须入学。由于政府的政策是要确保学生不会因经济状况欠佳而失学,因此高中和专上教育也由政府提供巨额资助。
目前,所有在官立和资助类别学校就读的中三学生,若有能力又希望继续升学,都可以接受资助中四教育或职业训练。
过去十年,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推行社会福利工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福利开支由一九九五至九六年度的131.96亿元,增至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的343.18亿元。同时,社会服务也由昔日的济急扶危发展为今天的全面多元化服务。
香港的公营和私营医护机构共同为市民提供全面而高水平的医护服务。因此,香港的主要健康指标,例如出生时预期寿命和婴儿夭折率,均达到世界最佳水平。此外,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房屋、卫生和膳食得到改善,以及政府实施了全面的儿童防疫注射计划,也是健康指标高的主要原因。香港对脊髓灰质炎十分警觉,防疫注射率又高,因此于二零零零年获认证已根除这病症。
香港的医护制度不断演变,以配合市民需求和社会情况的转变。举例来说,卫生署已由提供基层医护服务,逐渐改为担当倡导健康的角色,一方面继续担任卫生及相关的规管事宜的主管当局,另一方面则重提供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医护服务。该署最近更推行子宫颈普查计划、反吸烟运动,以及有关爱滋病病毒/爱滋病的持续预防和保健计划。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在二零零三年肆虐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公共卫生架构。卫生署辖下的卫生防护中心在二零零四年六月成立,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该中心的使命是与本港市民、内地机关、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外国机构合作,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应变能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港各种疾病。
当局制定完备的劳工法例,为受雇者提供福利、保障和雇员补偿,并照顾他们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此外,又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帮助求职者寻找工作,也协助雇主招聘员工。雇员再培训局为失业和行将失业人士提供优质的再培训课程和服务,按照雇主和香港经济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增加他们受聘的机会。
来源:人民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