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现代工业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武进自觉坚持经济发展“好”与“快”的辨证统一,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的“快”来带动发展质量的“好”,以结构效益的“好”来支撑发展速度的“快”,努力实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科学发展目标。
(一)推进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1 、建立转型发展推进机制
把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从发展规划、财力支持、干部考核指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绿色发展体系。制定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把年度节能减排指标作为一项硬任务,由政府主要领导予以专项推进落实。重点落实“三个一”制度。一是“一把手负责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第一审批权”制度,健立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事项不经科学认证和环境影响评价不决策。坚持做到“三个不批”,即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项目不批。三是“一票否决制”,加大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考核力度,坚决不让影响环境的项目上马。政府还专门出台了“绿色行政”条例,把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生态环境的考核分值超过了GDP的考核分值。
2、加大减排治污力度
制定企业排污的约束性政策、产业发展的引导性政策和环保设施建设的奖励扶持性政策,设立了“环境提升奖”和“生态建设奖”,引导和激励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近两年,区财政部门专门安排1000多万元,用于对节能减排等先进企业进行“以奖代补”奖励。2006年—2007年,关停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项目400家,提前一年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三年规划目标。到2009年,全区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已得到普遍推广,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4134项,每年可节约用水2.3亿吨,节能5.2万吨标准煤,节约各种原辅材料8万吨。截至2009年底,全区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达99.2%以上,国家认定COD削减减排量在扣除新增量后合计5633吨,完成“十一五”削减任务的104.8%;国家认定SO2减排量在扣除新增量后合计7254吨,完成“十一五”削减任务的138.6%。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施六大循环经济体系4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建立“资源—主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副产品”环环相扣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培育了中天钢铁、鑫瑞特钢、伊思达纺织、天香集团、逸盛公司、现代畜牧、康乐农牧等一批工业、农业循环经济典型。目前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95%以上,其中粉煤灰、煤渣、废金属等部分废弃物全部实现了资源化。在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上,投资2.79亿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发电4500万度。在废水回用上,目前全区所有企业的冷却水均做到循环使用,一半以上有生产废水产生的企业做到了“零排放”,其余企业做到了废水排放量的规定“减量化”。2009年,武进区单位GDP能耗为0.8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5%。
4、集约开发使用土地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摒弃粗放、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向“闲置”要土地,对工业用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满一年且尚未动工建设的,按土地出让金的15%收取土地闲置费,对超过两年尚未开工建设的,按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坚持向“标准”要土地,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新上项目或用地在30亩以下的新办企业,不予新批土地,必须进入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向“空间”要土地,引导企业确立立体用地观,向“地下”要土地;坚持向“管理”要土地,引导企业努力探索一条通过加强各个管理环节集约用地的新路子;坚持向“科技”要土地,变外延扩展为内涵挖潜,依靠科技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尽可能使用少量土地资源产生最大使用价值。五年来,武进盘活土地723.9公顷,确保了1418个项目的落地建设。
(二)推进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坚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逐步形成了纺织、机械、金属制造、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等优势产业。这些产业支撑了武进经济的强势发展,贡献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90%的经济总量。近年来,武进按照国家“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重点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中心城镇为核心,加快服务业项目布点,大力实施“十大重点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工程”、“十大重点商场和商业街区工程”、“十大宾馆和酒店工程以及十大旅游和休闲工程”,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档次提升。2006年至2009年,全区共完成服务业投入459亿元,年均增长达25.6%。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服务业这个武进的产业“短板”显现了提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以工带农”、“服务业兴农”,促进二三产业与现代农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出台了《武进现代农业发展行动纲要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优质品牌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2009年,全区特色高效农业面积达到 29.3万亩,其中花木面积14.5万亩、林果面积5.48万亩、设施蔬菜面积突破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在12.5 万亩;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达到95家。五年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9%,2009年达到46.8亿元。
(三)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武进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投资为动力,产品同类化和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存在着低端产品多、传统产品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多等问题。本世纪初,武进以创建“创新型城区”为载体,不断加大产业创新力度,提升经济整体创新水平,以创新优势重塑发展动力、打造发展优势。
1、围绕关键高新技术搞突破
以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健全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为目标,集中实施机械、电气、电子、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的新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新兴产业高端上游材料的科技攻关。2005年至2009年共完成新产品开发475个,其中39个产品列入国家级技术创新计划。
2、围绕公共创新载体建设搞突破
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依托常州科教城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测试服务机构,共建设20个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成5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已在武进设立了12 家研究机构和13个实验室;美国雷勃电气全球技术中心(中国)、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研究院和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合作项目中国研究机构等外资研发机构先后落户武进。把发展高技术新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导方向,先后建设软件、生物医药、数控设备、太阳能等一批科技产业园。
3、围绕产学研合作搞突破
强化产学研交流合作。通过与科研院校双向互派挂职干部或技术人员、开展产学研对接、实施联合科技攻关等方式,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05年以来共组织产学研对接45次,实施合作项目870个,解决技术难题487个。
4、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人才培育引进搞突破
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40名,其中领军型人才不少于10名。目前,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56万人,是“十一五”未的1.66倍,其中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165名,带动了一批重点产业的创新水平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行列。经过几年努力,武进基本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