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成为旅游地产的主力消费者。CFP
2014年,杭州、温州、南京、成都等地的楼盘纷纷降价,房地产前景扑朔迷离。然而,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势头却极为迅猛。
易居中国克而瑞信息集团发布的《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年报(2012—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面市的旅游地产项目共有2259个,遍布全国85个城市和地区,其中在海南、西南、环渤海、长三角及两广地区五大片的旅游地产项目占据全国总数的83%。
“旅游地产主要包括四类: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业地产、旅游度假地产及旅游住宅地产。其表现形态有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培训基地、会议中心、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分权度假酒店、高尔夫度假村、风景名胜度假村等旅游房地产项目。”上海坤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介绍说。
“嫁接圈地”,旅游地产的乱象
在火爆的市场中,旅游地产的问题不断暴露:产业资金链脆弱、同质化风险加剧,一些企业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以旅游地产之名,开发房地产。
此前,一连串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出台后,“地难批,税增高”成为各开发商普遍面临的难题。但若通过旅游地产“嫁接圈地”,不仅可更为顺利地拿到地,还能降低购买土地的成本。
有媒体在2012年曾披露过某券商的研究报告,“一家知名地产企业在西南某城的拿地平均价为80万元/亩,远低于130万元/亩至150万元/亩的土地市场价;在北京的项目拿地平均价约为100万元/亩,远低于当时周边商品房200万元/亩的土地成本。”
刘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旅游地产项目之所以拿地价格较低,是因为地方政府普遍认为,旅游地产开发商不仅会帮助政府发展当地旅游业,还会配套医院、养老院、疗养院等,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面对旅游地产“嫁接圈地”的质疑,业内人士并不讳言,“在旅游地产没有真正成熟时,开发商是以旅游地产的名义圈地,圈地之后就按常规的住宅销售模式运作。”杭州领地房地产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苇愔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除了怀疑开发商借机圈地的动机外,也有人怀疑旅游地产的热潮仅仅是另一种方式的炒房,与真正的文化产业并无关系。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旅游地产更注重地产,忽略了旅游,所以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有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