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银行不是“保险箱” 审慎选择让投资收益跑赢M2

2012-12-18 10:26:3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本想着投资生财,怎料银行也不是“保险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曝光的负面消息不断,投资者究竟该如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引发信任危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银行就是“安全”的象征,把钱交给银行就等于把钱放入了“保险箱”。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亏损却被频繁曝光。

盘点一:QDII理财产品是重灾区。由于境外各类市场持续震荡,近两年银行系QDII产品普遍深陷亏损“泥潭”。今年初以来,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QDII产品纷纷曝出巨额亏损。记者发现,亏损的QDII产品大多是票据挂钩产品,与境外股市、债市甚至石油、贵金属等能源价格相关,一旦金融市场动荡,风险不言而喻。

盘点二:结构性理财产品难获预期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具有“保本兼投机”的双重特性。虽然从产品结构设计上避免了大比例亏损的厄运,但依然难改其风险大的特性。研究机构普益财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85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54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这54款产品中又有30款产品仅实现最低预期收益率。

盘点三:银行“理财门”引发信任危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频遭投诉。面对投诉,银行的态度却是“高高在上”,推卸责任无视客户,甚至阻挠媒体负面报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引发热议的华夏银行“理财门”事件,已经引来数十位投资者举牌抗议。银行理财市场乱象已经引发信任危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焦点图片

古今中外自杀的文化名人

细数十处最具京味赏雪地

探秘末日传说开始的地方

粉末春秋亮相孔子学院大会

精彩热图

八岁小萝莉身着汉服 灵动飘逸【组图】

范冰冰成“娱乐圈劳模”

女星成名造型盘点

沪女服务员遭劫持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