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嗨,今天你爬树了吗?”如今,这句话恐怕会成为部分厦大学生的问候语。日前,厦大开设“爬树课”报名火爆引口水仗。质疑也好,追捧也罢,在我们周围还是有五花八门的各种“潮课”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站在2012年代的尾巴上,让我们纵横古今、放眼世界,看看那些曾颠覆了我们的思维的“潮课”……
上溯时间:BC300 古之六艺 不缺“潮”元素
早在古代,国人就已尊“六艺”,八股文人也讲究个琴棋书画,从未彻头彻尾一身书呆子气。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却让课堂变得过于沉闷。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爬树、高尔夫、品酒等“潮课”的兴起,开始再度激活这汪死水。不管效果几何,至少,它们回归“寓教于乐”,颠覆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再度指向“知行合一”。
图片来源:网络
《周礼》中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不过当时,六艺只有贵族可具,一般平民没资格接触。至孔子开创私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才开始遍泽民间。
六艺丰富在哪?从内容看,礼指德育,乐指音乐、诗歌、舞蹈,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各种文化知识,数则指数学。按现在的说法,古人早已要求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且比今日提出的概念更具体。这样的氛围,从各种古装剧中人物射艺及“田忌赛马”等典故中都可形象感知。
尽管在历史进程中,古代教育从先秦“六艺”到“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最后演化为“四书五经”,官方课程一步步走向正统,但并非一味枯燥。就算到科举时代,文人也讲究“书房四艺”——即大家熟知的琴棋书画。这也可理解为古人的“选修课”。》》详细
古代文人为什么不爱近视:用毛笔写字没黑板
随着文化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古代就很少发现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为什么古代文人少有近视眼呢?
有人总结出以下六大原因:
一、古时候大部分人不认字,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是读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而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决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患近视的风险和概率都很低。
二、古人书写用的毛笔比较长,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相对大些,客观上起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