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头到餐桌,“卖难买贵”为何两头受累?

2012-04-11 08:44:01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从田头到餐桌,“卖难买贵”为何两头受累?

山东邹平通过蔬菜直供解决买菜贵卖菜难问题。 人民图片

发展订单模式

让“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菜贵总还是得吃。居家过日子的普通市民一再担心,那些“向前冲(葱)”、“算(蒜)你狠”、“逗(绿豆)你玩”、“将(姜)你军”、“唐(糖)高宗”等等,随时随地都可能抽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曹幸穗表示,物价和我们的天气一样总有阴晴圆缺,而政府就是天气预报员。

“天气预报员需要给大众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但是,不能告诉大众是穿羽绒服,还是穿棉毛衫。不过,很多地方政府却恰恰在没有提供精准信息的情况下,反而要管农民该种什么。”曹幸穗说。

还是在天津,东西仓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朝对柴宝成委员说:“东西仓村有1400亩地,340户,960人,基本上户户都种菜,而且各家各户种的品种基本相似。你家种黄瓜,我家也种,都是家常菜,缺少订单和计划性,自然就缺乏价格竞争力。”

种菜扎堆了,蔬菜价格其实更低了,但菜农却赔钱了,市民们得到了一时的实惠,面对的却是不知哪一种蔬菜又要被炒成“天价”了。

总的来说,菜农种菜的盲目性不仅没让自己得到“大实惠”,反倒是给某些中间炒作的人捡了“大便宜”。以大蒜为例,前些年,在一些“炒”蒜者的疯狂哄抬之下,也就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当年的大蒜价格就由先前的6元一斤猛窜到了10元一斤,部分超市甚至卖出了12元一斤的高价,比上好的五花肉都贵。

这种跟风涨价的行为让一些投机分子赚得钵满盆满,却让普通百姓买菜犯了大难,更为恶劣的是,诱导了一部分菜农盲目投资,最终泡沫一破全都血本无归。

菜农们的遭遇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的关注和思考。他认为,唯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订单农业,才是上策。黄海说,去年底以来,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严重不满,社会舆论纷纷指向流通环节。实际上,不论是贩运蔬菜的合作社,还是在城市卖菜的小贩,他们都没有从涨价中获得“暴利”,仍然是社会上收入最低的群体之一。

黄海认为,涨价背后存在着体制性、政策性的原因,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考核。他建议,加强对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信息引导,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防止农民简单按照上一季的价格,盲目扩大或减少种植面积,避免交替出现“卖难”“买难”的严重失衡。

相关新闻:

有机蔬菜价高和寡
近日北方地区菜价小幅回落
“春脖子”拖慢蔬菜上市 高菜价或将月底结束
气温回升蔬菜价格下降 一元菜渐回北京菜市场

编辑: 马原  标签: 菜篮子 菜园子 田头 农产品供应链 卖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奥运熊猫离宁返川结婚生子

汝窑葵花洗以2.78亿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