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旅游潇湘> 出行参考

湖南安乡黄山头:脚下无处不称奇(图)

2012-11-22 15:45:59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奇人】

  宰相沈约原是落难少年

  寻访地:沈田堡、冲凤峪

  1500多年前,黄山头见证了南朝宰相、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如何浴火重生。

  父亲沈璞死于宗室内讧,13岁的沈约为逃避追杀与母亲千里乞讨,从浙江投奔在朗州做官的叔叔沈伯玉。公路旁边一口浅浅的水塘,一座平房,全然不似沈约当年来时的模样。那时,洞庭湖水从朗州直抵远离喧嚣的黄山头,沈约和母亲在这里呆了五年多,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沈约在齐梁文坛占有重要位置,钟嵘在《诗品》中称“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他和谢朓共同创造了“永明体”,提出了为近体诗产生奠定了基础的“四声八病”说。《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等史学著作都是他编著的,许多重要诏诰也出自于他的手笔……人人都道沈约诗文兼备,羡慕他青年时期就已“博通群籍”。只有母亲和黄山头的日与月知道,他是怎样地昼夜苦读,孜孜不倦。

  功成名就后,沈约把曾经的小屋修葺一新,20世纪60年代前,许多人都见过那条石围墙、青砖瓦房的四合大院。院门正中的匾额上,“沈田堡”三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1930年,贺龙和女红军蹇先任(黄山头人)等在湘鄂边从事革命活动,沈田堡是他们的宿营地和议事厅。

  与母亲相依的岁月刻在沈约心里。他知道富贵荣华不过过眼云烟,一直“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恩,而居处俭素。”少年的孤贫流离让他的眼底始终有一抹淡淡的哀愁,写出的诗歌“长于清怨”。

湖南安乡黄山头:脚下无处不称奇(图)

  【奇姓】

  一个罐子救了比干的后人

  寻访地:槐树村(今属汤家岗村)

  这个令绝大多数人困惑,甚至字典上也查不到的字却是黄山脚下家垱600多人共同的姓氏。

  氏自称是比干的后人。传说比干被商纣王逼迫剖腹挖心而死后,其后人逃到安乡。当地人告诉追兵门前挂陶罐的是本地人,比干后人于是也挂起罐子,幸免于难。为纪念罐子的救命之恩,改姓“”,读音同罐。

《清乾隆安乡县志》记载了这个姓氏的渊源:“廿七学士碑,东高村,比干德成,字梅溪,至明改姓,今殷即其后也。”东高村就是如今的汤家岗村家垱东北),比干德成就葬在村里的学士山上。

编辑:张少虎 标签: 湖南安乡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