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香港市民,香港回归后,你觉得生活有什么变化?”香港海洋公园高级公共事务主任、“80后”青年邱震威认真思考一阵后回答,“其实我觉得生活变化不是很多,只是回归后香港跟内地很多城市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谈起过去15年,在赤柱市集一间小店售货、40多岁的叶女士也说生活没有太多改变,但近年来内地游客有较多增加。她普通话说得蛮不错,但还谦虚地表示,“说得不太好。”
这样安静地谈起15年平稳生活的,还有铜锣湾道药店的小伙计、载客的小巴司机……
经历了回归祖国--人们心中最重大的“变化”,以及后来的两次金融危机、楼市泡沫破裂、“非典”疫情、禽流感冲击……生活还能继续安稳,一句“没什么变化”听来令人心动。
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说过,“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中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其中提到的“生活方式不变”,后来被形象地表述为“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家喻户晓。
虽然如此,临近回归时,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曾推动一股“移民潮”悄然兴起。邱震威记忆中就没有在香港亲历回归时刻这一章节,因为1995年他就随全家移民新西兰了。
香港民众当年的忧虑,当时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工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体会深刻。他多次讲到一个例子:当时他常走基层,听民意,大伙儿都很关心港币问题,经常问:“梁先生,你告诉我们1997年7月1日早上起床买第一份早餐用什么钞票?”当时他回答说基本法草案规定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是港元,但大家都不太相信,总担心自己银行里的存款和口袋里的钞票,在1997年后会像二战日本人占领香港时一样基本“报废”;人民币又不能流通自由兑换,将来出国怎么办?孩子到外面旅行怎么办?做生意怎么办?
1997年7月1日之后,香港法定货币一如基本法的规定,依旧是自由流通兑换的港元。“一个国家有两种货币,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是完全可行的,也证明了过去一些人的顾虑是不必要的,这个例子很生动说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和可行性。”梁振英说。
历史好像要考验一下“一国两制”伟大创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香港,楼市泡沫随之破裂;2003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影响,香港经济陷入谷底。
勿庸置疑的是,中央政府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为维护香港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签署CEPA,特别是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带旺了香港人气,刺激了消费需求,拉动了就业,推动了香港旅游业率先复苏,并带动整个经济回升。
生活保障方面,目前内地供应的猪、牛、鸡占香港市场的70%以上,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占香港社会用电量的25%。内地已成为香港最主要的生活资料和能源供应地。
“凭着国家对我们的支持,还有香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不但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更巩固了香港的政治民生基础,也大大提升了香港在国际舞台经济竞争的能力。”对于香港过去不平凡的15年,即将卸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如是说。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后,邱震威随全家人回到香港,继续同以前一样的生活,读书、就业……去往内地很多城市,推介他喜欢的海洋公园,在海洋公园迎接日益增多的内地游客。
香港街头依旧熙来攘往,人潮如织。回首过往十五载,人们不由得想起邓公曾经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