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集团、新华科技、新华传媒、汇富金融……100多家公司、六大产业、投资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香港新一代企业家蔡冠深的事业和身家。个头不高,快人快语,活力与机敏兼有,智慧和敦厚齐备,五十来岁的年纪,已掌舵香港中华总商会(简称“中总”)4年之久。这个商会是香港华人商界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社团。
常年奔走四方,时时挂着笑容,谈到任何话题似乎都胸有成竹:“香港回归15年,有成绩,也有挑战,但香港一定会越来越好。”
15年发展见证繁荣
蔡先生是“海产大王”蔡继有的二公子,在香港读名校、也曾到日本留学,但小时候也挨过穷。一家五口住一间房,母亲要到菜场捡老菜叶回家做饭。后来家族海产生意逐渐壮大,生活随之好转,但青年的蔡冠深也要清晨四点起床赶往海边,上船看货、谈价、收购,开始一天的生意,到深夜才拖着疲倦的身影回家……这样的磨练成就了他的很多本事。25岁接掌新华集团后,蔡冠深先生进一步推动集团国际化、多元化。经过30多年经营,新华集团投资项目遍及全球。特别是近15年,蔡先生的生意蓬勃发展,事业兴隆。“跨越1997,历时15个春秋,和我同样发展的许多企业都证明了,香港回归15年,经济保持了繁荣。”蔡先生如此评价。
积极拓展商业版图的同时,蔡冠深热心社会事务、关心公益事业的行动也深得社会认可,一连串社会公职接踵而来:香港日本经济委员会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印软件协会主席、香港越南商会主席、中国香港以色列民间科技合作及促进中心主席……
2008年,蔡冠深成为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以来最年轻的会长。通过世界华商大会、世界华商高峰论坛及香港高峰论坛等场合,中总开始走向国际,推进世界华商及华人合作。
“贫富落差如果不能缩小,工商界最终难逃影响。我们鼓励商界从大局出发,主动拉近和大众的距离。”蔡冠深这样论述商家和社会的关系。2011年,香港讨论通过最低工资法案,作为商界很有影响力的代表,蔡冠深面对重重压力。“第一个反对我的,就是我的货仓经理,认为会增加经营成本,但作为工商界领袖,应当顾全大局、协调平衡,尽量做到逐步改善。”蔡先生回忆。
“一国两制”护佑香江
“过去15年,香港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经历了许多风雨和考验,最困难的是1997金融风暴、2003非典和2008金融海啸,但每次香港遇上冲击,国家都在政策和精神上给予很多支持。”蔡冠深回忆。
当时,蔡冠深就任中总会长不到一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让香港社会大为惊慌。作为商业社团,中华总商会发挥桥梁作用,与两地政府沟通,寻求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渡过难关。“当时很多在珠三角的港商裁员、减薪、关门,挽救中小企生存,成为重要任务。”蔡先生说。因为已经有了应对1997金融风暴的经验,有了CEPA和自由行有效推动香港经济发展,2008金融海啸出现时,香港再次平稳度过危机。
蔡冠深认为,“一国”给了香港内地大市场的机遇,“两制”保障了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令香港得以18年来保持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地位。
蔡冠深表示,香港是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背靠祖国,经济上又加入了新元素——含金量很高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等。
蔡冠深指出,经济上的全面融合对两地民众都有益。“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香港既是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内地成为世界工厂,香港有一定贡献。”
走向世界不可或缺
香港回归15年,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人说“香港速度”已不再是高效率的代表,但蔡冠深却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是香港向前发展的必然过程:“跑得快不一定有好结果。香港是多元社会,通过充分讨论、协调和平衡,速度慢一些,但可以稳步发展。”
蔡先生特别指出,香港与内地文化上的差异不可否认,也不应该消除,而要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香港变得与内地一样,非香港之福,也非内地之福。差异正是香港的价值所在。
“‘一国两制’下,香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携手内地企业,通过联合投资、承揽工程等形式一起走出去。中央给香港的政策,对香港、对内地都有利,只有互惠互赢才能长久。”蔡冠深表示。“(内地)企业壮大了,要走出去,港商也可以做贡献。香港法律、会计、投资银行等专业服务都是香港的强项,一起走出去,大家都有好处。”
展望未来,蔡冠深表示,香港怎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在地区经贸合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令人期待。“十二五规划中,香港首次有了独立的篇章,中央给了香港新的定位,并支持香港在区域和多边合作方面发挥作用。”蔡冠深说,“新形势给了香港新的发展空间,香港只要能充分掌握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有可为,东方之珠会越来越闪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