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贵州千年“古法造纸”漂洋过海成“新宠”

2012-12-14 10:12:5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丹寨县大山深处,当地苗族人世代传袭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法造纸术”。如今,一张张古朴稚拙的纸被制作成墙纸、灯罩、挂历等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一路漂洋过海,身价倍增,成为崇尚中国风的外国人的新宠儿。

村民潘玉华在当地从事古法造纸已有20多年,他家生产的纸卖到了加拿大、韩国和日本,其中一种沾满天然花草的彩纸一张能卖到30元。“我们这儿的纸用树皮和植物藤条做原料,不加一点儿化学原料,外国人看中的正是它的纯天然和原生态。”潘玉华说。

潘玉华所在的石桥村历来有造纸传统。他说,全村250户,95%以上是苗族,无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会古法造纸。

中国专家研究发现,石桥古法造纸工艺与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认定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06年,石桥“古法造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技艺也因而让更多人了解熟知。现在,石桥村还设立了“古法造纸”展示中心,重现从制浆、抄纸到粘花、晾晒等多道原始工序,吸引海内外游客来探索这项东方古老造纸术的“活化石”。

然而,“古法造纸”的工艺传承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失传危机。历史上,石桥村制作的多是白皮纸,主要供给当地读书人使用,销售不愁,但后来手工纸受到机器纸的巨大冲击。上世纪90年代,石桥村大量村民关闭家庭手工作坊,选择改行或外出打工。村里年轻人也因制作工艺繁琐,收入不高等原因放弃学习造纸技艺。

古法造纸工艺濒临失传。潘玉华和村里人想方设法挽救这一流传千年的造纸古法。他们决定打破传统,不再只做白皮纸,开始生产花草纸、书画纸、云龙纸、凹凸纸、皱纹纸、麻丝纸等。为了更贴近市场需求,他们还外出学习考察,尝试与现代元素结合,不断增加纸张的实用性,做成各种文化创意产品。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石桥村的订单也在增加,现在生产的纸张有九大系列100多款,而且全部是订单式生产,不仅加工成工艺品远销海外,还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古籍文物修缮制定专用纸。

潘玉华说,目前他的客户群基本固定,年收入也算稳定,但对手工造纸业今后的发展仍心存疑惑。“现在我们只能模仿别人,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产品品牌,希望我们的纸能成为无可替代和独一无二的东西。”(记者 王笛 陈嫱)

编辑: 宁波 标签: 贵州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恐怖乌云”笼罩深圳如“后天”降临

烟台举办活体蝴蝶展 市民感触春天色彩

网上流传苍南一干部“收礼视频” 当地纪委称正在核实相关情况

上海地铁7号线自动扶梯突然逆行 致多人受伤送医

精彩热图

杭州举办宗教界消防运动会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樱花小萝莉”网络走红 萌态美样惹众网友狂点赞

马伊琍父亲开微博写信给媒体:请放过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