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 过热、爆炸、不合格……近段时间,这些字眼频繁出现在新闻中,手机充电器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产品,让人们闻之色变。如何正确挑选、安全使用手机充电器,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19日,北京市工商局曝光了市面上14种不合格的手机充电器产品,近几日,记者走访福州市区各类通讯设备卖场,发现各种低价、无任何标志的手机充电器仍占了不小的市场,被曝光的几类不合格产品也有销售。
在汽车南站对面的一家电子数码产品零售店中,记者发现,手机充电器的价格在20元至30元之间,都不是原装配件。这些充电器分为单线和多功能充电线两种。售货员向记者极力推荐的一款名为“十合一充电线”的产品,有大大小小10种不同接口,标价为29元。当记者质疑安全问题时,售货员说:“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
在大利嘉城一至三楼,几乎每家店铺都有充电器出售,不少店家将插头和数据线分开销售,价格10元至25元不等。有一些充电器甚至没有包装,仅用一层塑料膜将线体裹住。在二楼的一家店内,一整箱未包装、零散的数据线堆在一旁,店家正熟练地将数据线放进包装盒内。“这是挺有名的牌子,可以放心买,多买还能算你便宜点。”店主说。
记者来到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就充电器的选择和使用等问题,咨询了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全室主任雷晓阳。
雷主任告诉记者,充电引发充电器爆炸并非“传说”。首先,每个国家的电网电源会有所差异,如果充电器电路的适用电压较低,所选用的元器件也是适用于较低电压规格,这种情况下,将国外充电器在我国电压和频率下使用,就会有击穿、漏电等危险。其次,市场上众多的“山寨”充电器也很危险。生产商因为设计不合理或为了节省成本,选用了不合适的元器件或劣质原材料生产充电器,之后又没有进行安全检测,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对于近日网友热议的“充电时能不能使用手机”的问题,雷主任说,因为充电器易发热,养成科学、正确使用手机充电器的好习惯十分必要。他归纳出安全使用手机充电器的“四项注意”:第一,不要在厨房、卫生间等高温、潮湿的环境里充电;第二,不要将手机放在床、沙发、衣服等易燃物品上充电;第三,尽量避免在充电时通话或者使用手机,因为充电和使用手机同时都会产生热量,二者交叠容易使手机超负荷运转;第四,充电结束后,应及时拔下插头,防止充电器过热以及元器件老化,影响使用寿命。
雷主任也为消费者选购充电器提出了建议:如果消费者在国外购买充电器,一定要注意其适用电压、频率是否适合在我国使用;如果原配的手机充电器损坏,最好能选购手机厂商指定的手机充电器,或按照说明书,选购规格匹配的合格手机充电器;合格的手机充电器是需要通过国家3C认证,在铭牌上都有标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万能充电器大多是不合格产品,充电过程中,极易受热发烫,且伤害手机电池,消费者应尽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