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福州新闻

新劳动法1日起实施 同工不同酬用人单位须担责任

2013-07-02 12:17:36 来源:海峡都市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昨起实施。新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工须和正式工“同工同酬”。省人社厅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的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用工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没编制员工”。
 

  海峡都市报讯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昨起实施。新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工须和正式工“同工同酬”。

  今年4月,福州一家公交公司的司机,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该司机是劳务派遣工,将劳务派遣公司和公交公司一起告到法院。昨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律师已经协助该司机修改了诉讼请求,要求公交公司补偿在过去一年多里不对等的薪酬。

  何为劳务派遣工?

  省人社厅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的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用工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没编制员工”。

  据全国总工会调查,2011年,全国企业职工中,劳务派遣人数达到37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3.1%。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派遣人员,总数约4200万。

  新法有何进步?

  其实,“同工同酬”的原则,在1994年原《劳动法》中就被提出。福建陈明律师表示,新法最大的进步,在于规定了同工同酬的责任方是用人单位,“旧合同法没有相关规定,劳务派遣工遭受不公平对待后,往往面临无处维权的窘境。”此外,新法大大提高了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门槛,减少“假派遣、真用工”的现象。

  同工同酬 任重而道远

  过度使用劳务派遣,造成了劳动用工的“二元结构”,新法实施后,对这些乱象会带来一定扼制,但要真正消除“二元结构”,仍需多方合力。

  记者在几家大型国企采访了解到,企业一些最脏、最累的活,几乎都是被劳务派遣工所包办,而工资和正式工相比差别近一倍。“干最苦的活、拿最少的钱”、身份不被认同等问题,都在刺痛着劳务派遣工的心。

  新《劳动合同法》中对同工同酬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有难度。“同工”这一概念,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同时,“同工不同酬”还表现在劳动安全保障、教育培训、社会保险等隐性利益分配方面。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实现同工同酬必将任重而道远。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