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场以“可持续生产和生活模式”为主题的平行分论坛上,我聆听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对中国各大城市环境宜居性的分析,了解到在我国南部和北部城市之间所存在的城市宜居性区域性差异;我支持杜丹德先生倡导通过购买低碳交通卡、多使用公共交通等方式力行“绿色出行”的理念,他是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以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外方委员;我赞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的观点,他指出对中国而言,“低碳转型不是一个转与不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速的问题,”以及以中国的发展需求而言,中国应走相对低碳而不是绝对低碳道路;令我感到环境问题复杂性的是古巴哈瓦那是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拉蒙皮克斯马德鲁加先生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城市气候变化面临主要挑战的分析,他指出我们必须考虑超越气候变化之外的非环境因素考虑,例如贫困、收入不平等、社会基础服务的私有化、性别不平等都是影响环境问题的非环境因素;令我感到鼓舞的是日本大阪市的副市长北山啓三先生带来又一个曾经深受工业发展污染之害的大都市如何通过振兴太阳能发电及水净化等绿色产业,把明媚还给城市的故事;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介绍的正在吐鲁番新城实践的低碳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照低碳目设计的城区,结合吐鲁番太阳能、地热和自然光资源丰富的特点。
在闭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舍尔发表演讲,呼吁城市向一个紧密而融合的环境发展,要让公民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而且“要越紧密越好”。他还提到要让女性和女性的视角参与进来,以改变城市规划政策和实践中男性视角过强的现状。他再次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意识形态的花哨,而是社会有一个稳健的经济发展的前提。他谈道,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就曾经指出,基于毁灭大自然的发展根本不是发展。所以,低碳经济不是奢侈品,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前提。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也作出发言,指出通过此次论坛,大会参与者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理念达到一系列共识。一是城市应该也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合作承担应对环境问题的责任;二是各城市应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城市在承担环境责任和应对变化中,技术进步是关键,重点要走出经济效率高、资源消耗低、环境风险小的道路;四是城市环境保护需要各方积极参与,政府、企业、公众,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他指出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上海高度重视环保,特别以筹备和举办世博连续推进环保计划。最后,杨雄副市长呼吁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人类之所以存在,演变至今,是地球这颗大千宇宙中一个小小的星球所具备的各种资源环境条件所赐予,所以,善待环境,就是善待我们生命的源泉,善待我们自己。科技的进步或许曾经使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我们是万物之长,征服了自然,驾驭了自然。然而,但凡有灵有生息的东西,定不会逆来顺受,更何况是千面万象、无所不包的自然。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适应人类生存环境的智慧结晶。但是,当城市发展影响到自然环境,使得城市不再是宜居的城市,地球不再是宜居的地球,人类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了。城市要担当环境治理的重任,这是城市再次发挥它的理性智慧和革新动力的时刻了。希望二十年后、二百年后的南京紫金山在,青葱依旧。希望二十年后、二百年后的南京和世界上所有的城市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作者 张璐)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