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砖雕大师吴林水:方寸之间雕刻艺术人生
吴林水
一块普通的青灰砖,一把刻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林水可以在方寸之间雕刻出花鸟走兽、古典人物、楼阁园林。他所擅长使用的镂空剔刻,从近景到远景,图案层次竟然可以达到14层。
吴林水,安徽歙县人,徽州砖雕界旗帜性代表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砖雕省级传承人。他10岁便开始跟随着堂哥吴能华学竹编技艺,自此与工艺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为如今的徽州砖雕技艺打下了坚实的技艺基础。
上小学时,他常常搜集竹匠剩下的篾头偷偷在课桌里编竹篮。因为不认真听课被老师发现,“作品”还被没收了。老师虽然对吴林水的“小动作”提出了批评,但却对“作品”给予了肯定,这让吴林水兴奋不已。
高中时,他便师从徽州著名艺人汪志荣学习砖雕技艺。砖雕材质是高温处理过的青灰砖,脆弱、易碎是其最大弊端。吴林水起先下刀时,稍不留神材质就会碎裂,层次也难以深入。
如何铲底、下刀、刻细、开脸等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更是困扰着他。但是,“山穷水尽”的境遇并没有让他却步,凭借着不肯罢休的韧劲及独特的艺术天赋,通过苦苦地探索和不断地学习总结,吴林水终于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现下,他的作品已可到达14层境界,这是中国砖雕界最高层次的突破。
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吴林水曾放弃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外出打工。3年的打工生活磨练了意志,也开阔了视野,但“买田买地,不如手艺”的徽州古训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成为艺术家一直是他的梦想。此时,他毅然放弃了收入可观的工作,回乡重新拿起了刻刀。
几十年不变的坚守和积极探索的艺术精神终于造就了吴林水杰出不凡的成就,他的作品曾获得国家艺术博览会金奖、银奖等共计20余次,砖雕作品还曾作为邮票图案。
古代徽州砖雕多用于民居的门罩、门楼、飞檐、屋脊以及照壁等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如何对砖雕进行创新和突破,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以推动砖雕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吴林水多年来一直在苦苦思考。
2011年,他在研习徽州许国八角牌坊雕刻技法时,突然灵机一动:“砖雕作品为何不可以尝试用立体式的结构表现呢?”有了想法后,吴林水便开始付诸行动。
由于这种表现方式是首创,没有样本可以借鉴,吴林水在雕刻过程中自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只构思、设计方面,他就花费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为此,他跑遍了徽州的大小村落,观察分析古塔、牌坊、民居等建筑的构造,仔细揣摩着古人的独运匠心。设计中,他参照了古代、现代百余座塔的比例结构,设计了几十座宝塔草图。设计的宝塔的形状有圆形的、方形的、粗的、细的、尖的,等等,最后通过仔细比较和请教专家,才敲定最后的样式。
雕刻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塔是立体的呈现,需要一组组砖雕进行拼接,弄不好便会崩塌,每一块、每一部分必须牢固。在叠加到二层的时候,如何加固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如果榫头比例低了,厚度达不到,塔就会不稳定,出现晃动,自然不安全;如果过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美观;短了不行,长了又会与另外的相抵牾。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吴林水最终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攻克了最终的难关。
《宝塔》作品高2米5,直径20厘米,共分五层,主题分别为:“四季平安”“刘备出城”“文王仿贤”“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它突破了古代砖雕的表现形式,成功赋予了砖雕新的艺术样式。
2015年,他又一次突破改进,在砖雕《宝塔》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设计了近乎3米高的立体式砖雕《三国楼》。相比于《宝塔》,这一次的《三国楼》在每一层附加上了龙柱和栏杆,寓意吉祥、含义深远。每一片栏杆做工非常细致,刀法纯熟。可以说,这是中国砖雕界划时代的作品。
如今,吴林水的砖雕作品遍布全国各地, 2011年他的作品《全家福》还被安徽省博物馆作为藏品永久性收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砖雕后辈人才是吴林水现在工作的重心。
多年来,他培养了近20名徒弟。对待每一位徒弟,他都潜心传授,从不保守,从材料的选取到图案的设计再到图形的打坯,最后到人物的开脸,无不悉心讲解。如今,他的徒弟中,吴梓祥、方德鹏等人早已出师,也已成为非遗传承人,作品亦屡获荣誉。
吴林水表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技艺完整地传承下去是社会交给我的任务,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坚信弟子们将来的成就一定会超越我,我更坚信徽州砖雕乃至中国砖雕艺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胡莉 王磊